秋词
雨放凉飚晚复晴,小窗人亦共秋清。
月华网在蛛丝上,错认疏帘挂水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凉风习习、阵雨初停,阳光重现;小窗边的我和这秋天的清新共融。月光如同一层薄纱,洒在蛛丝般的细线上,乍一看以为是疏帘上挂着的水晶。
去完善
释义
秋词:这首诗的标题为《秋词》,“秋”指的是秋天的景色和氛围,“词”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
沈说:诗的作者,即沈说,是南宋诗人。
1. 雨放凉飚晚复晴:“凉飚”指的是秋风,这里指秋雨过后,晚上又转为晴天。
2. 小窗人亦共秋清:这句话的意思是,窗户旁的人也能感受到秋天的清新气息。
3. 月华网在蛛丝上:“月华”是指月光,这里比喻月光像蛛丝一样纤细透明。
4. 错认疏帘挂水晶:“疏帘”是指稀疏的窗帘,这里把窗帘比作水晶。整句话的意思是人们误以为稀疏的窗帘是挂在上面的水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沈说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首句“雨放凉飚晚复晴”,描述了傍晚时分秋雨骤停、天气放晴的景象,“凉飚”一词形象地传达了秋天凉爽的气息。接下来的“小窗人亦共秋清”,则通过窗户的视角,让人感受到诗人与周围秋天的和谐共处,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和感。
第二联“月华网在蛛丝上,错认疏帘挂水晶”,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蛛丝,而疏帘则被形容为挂着水晶般的装饰,极富诗意地将月色呈现得如梦如幻,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奇妙的联想力,使整首诗的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词》是南宋诗人沈说创作的一首咏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在这一年里,沈说遭受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变故,他的好友陈亮因政治斗争被贬谪至岭南地区,这使他对世态炎凉有了深刻的体会。
在那个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与此同时,金国对南宋的威胁日益加剧,边境战事频繁,国家形势危急。在这种背景下,沈说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苦难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秋词》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下诞生的。诗中,沈说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忧虑。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使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共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