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观潮
月夜舟如天上坐,极目更无山一个。
海神夜半忽出奇,雷鼓长驱雪山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照耀的夜晚乘坐小舟如同在天空中飘荡,放眼望去,四周再无一座山峰。
海神的行踪在深夜突然显现出奇特的变化,伴随着轰鸣的雷声和闪光的长驱直入,仿佛穿越了雪山的巅峰。
去完善
释义
1. 月夜:这里指月亮照亮夜晚的时候,多指晚上八九点钟至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这段时间。
2. 舟如天上坐:坐在船上,感觉如同在天空中遨游一般。
3. 极目:尽力远望,形容目光所及的范围极为宽广。
4. 更无:连一个也没有。
5. 忽出奇:突然展示出奇特的美景。
6. 雷鼓:声音如雷鸣的鼓声,这里形容浪潮拍打岸边的声音。
7. 长驱:一往无前地前进。
8. 雪山:这里指钱塘江入海处的海门卫城(即今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东门岛)附近的一座山峰,因其形似雪山,故称“雪山”。
去完善
赏析
《夜半观潮》是南宋诗人钱时的一首描绘钱塘江观潮景象的诗作。诗人在月夜行舟,放眼望去,只见江水浩渺,连一座山峰都看不到。然而,就在这宁静的月夜中,突然间海神的神秘力量显现出来,浪潮如同雪山一般滚滚而来,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钱塘江潮的神秘和壮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半观潮》是南宋诗人钱时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我们可以在诗歌的描绘中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诗人个人的生活情境。
在诗人钱时的时代,南宋已逐渐走向衰落。战争频繁,民生疾苦。钱时作为南宋文人,深感忧虑。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经历了战乱、流亡和失意的磨难。这些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现实的关怀。
《夜半观潮》描述了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独自观潮的场景。通过对浪潮、风声、雨声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内心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战争的痛恨。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