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二首 其一
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
国色鲜明舒嫩脸,僊冠重叠剪红云。
竞驰经品供天赏,旋立佳名竦众闻。
园吏遮藏恐凋落,直欹青盖过残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牡丹花开洛城春日间,各种花卉争艳相竞。
它们鲜艳而娇嫩,如同仙子戴着红云般的帽子。
竞相成为最好的品种接受天赐欣赏,名声赫赫令众人敬仰。
园丁精心呵护唯恐花落,绿色的花冠在夕阳下摇曳生姿。
去完善
释义
1. 洛都:指洛阳。洛阳是中国古都之一,牡丹享有盛誉。
2. 百卉千花:泛指各种花卉。
3. 浪纠纷:形容花朵纷繁交错,竞相斗艳。
4. 国色:指牡丹花的高贵气质。
5. 仙冠:比喻牡丹花的形状。
6. 经品:经过精选的品种。
7. 天赏:上天欣赏的意味,寓意对牡丹花的赞誉。
8. 竦众闻:耸动众人听闻,表明牡丹花开得美且声名远播。
9. 园吏:管理花园的人。
10. 遮藏:保护植物的措施。
11. 直欹青盖:牡丹花在风中摇曳生姿的景象。
12. 残曛:日落时的余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洛阳牡丹盛开时的繁茂景象。诗人以“洛都春”开篇,形象地展示了牡丹花盛开的美景。紧接着,通过“百卉千花浪纠纷”的描述,展现了牡丹花艳丽多姿、争妍斗艳的繁荣景象。接下来,诗人运用“国色鲜明舒嫩脸”和“僊冠重叠剪红云”等诗句,生动地刻画了牡丹花的鲜艳色彩和独特形态。同时,诗人还通过“竞驰经品供天赏”和“旋立佳名竦众闻”的表达,传达了牡丹花备受关注和赞誉的地位。最后,诗人以“园吏遮藏恐凋落”和“直欹青盖过残曛”的描绘,呈现了牡丹花盛极一时的壮丽景观,以及人们对其爱护与珍视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牡丹二首 其一》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范纯仁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87年前后,这是范纯仁在官场生涯的鼎盛时期,他历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要职,积极参与朝政,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
在这个时期,范纯仁的人生际遇相对较好。他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以清廉公正的作风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然而,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官僚腐败、民间疾苦等问题日益严重。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政治家,范纯仁对这些现象深感忧虑,并试图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范纯仁在这一时期的内心感受和思考的反映。他以牡丹花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热切期盼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同时,他也以牡丹花的娇艳与脆弱,寓意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背后隐藏的危机,以及他对国家和民众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