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统贯之同年
同榜同僚是别缘,所存相近复相便。
性情疏懒忘官检,襟抱平夷学古贤。
仁者才谋当济物,吾曹名利久推天。
须知白首相逢日,不失初心始自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同榜:古代科举考试及格的称为"及第",榜上有名,意味着取得了功名。范纯仁与张统贯之同时参加科举考试并且都及第了,所以称“同榜”。
2. 同僚:指的是同事或者同一级别的官员。
3. 所存相近复相便:相近的品格,相似的才能,使得两人更加亲密无间。
4. 性情疏懒忘官检:描述范纯仁自身的性格特点,疏懒即不拘小节,放浪形骸;忘官检即忘掉官僚繁文缛节,意味着以普通人或学者的心态去生活。
5. 襟抱平夷学古贤:襟抱指胸怀,平夷在这里形容心情平静,心境开阔;这句话是说向古代的贤人学习,保持平静的心境。
6. 济物:帮助别人,救济他人。
7. 名利久推天:把名利的地位看得很低,把道德学问的地位看得很高。
8. 白首相逢日:指的是退休之后,年老相聚的日子。
9. 不失初心始自全:指的是退休后能够始终不忘记自己的初心,也就是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和张统贯之同年》以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与张统贯的深厚友谊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首先,诗人提到与张统贯同年同榜、成为同僚,彼此之间的关系不仅亲密无间,而且相互便利。接着,诗人以“性情疏懒忘官检,襟抱平夷学古贤”表达了对公务的淡然处之以及效仿古人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仁者才谋当济物,吾曹名利久推天”则强调了有才德的人应该关心百姓疾苦,而个人名利则应顺其自然,不可过分追逐。最后,诗人寄语:即使在白发苍苍的岁月里重逢,也不能忘记当初立下的誓言,始终保持最初的赤诚之心。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和张统贯之同年》,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纯仁所创作的。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56年,正值范纯仁政治生涯的早期阶段。
在这一时期,范纯仁因才能出众而受到皇帝的重用,担任尚书左仆射等要职,积极参政议政,力图改革朝政。然而,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时刻,范纯仁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时北宋朝政复杂,党争激烈,他不得不周旋于各派势力之间,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稳定。
同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繁荣昌盛的阶段,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过重等问题,这些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范纯仁写下了这首诗歌,表达了对自己政治抱负的追求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以张统贯之的同龄人为喻,表达了自己愿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