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
摇曳风头欲振枯,柳梢垂发不胜梳。
从来轻薄才先发,谁记秋霜坠叶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探春:探寻春天的信息。这里的“春”不仅仅指春季,也可以理解为希望、生机等积极正面的意象。
2. 摇曳风:随风摆动的样子。
3. 枝头:树枝的末端。
4. 枯:枯萎,没有生机的形象。
5. 胜:能够承受或禁得住的意思。
6. 发:发芽,萌发。
7. 秋霜:秋天的霜,象征肃杀之气。
8. 坠叶初:树叶刚刚掉落的初期。
去完善
赏析
《探春》吕大临的这首诗歌,以柳树的动态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诗中的“摇曳风头”,形象地表达了春天来临时柳树渐渐复苏的姿态;而“柳梢垂发不胜梳”则展现了柳树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柔美画面。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笔触,使得春日里的柳树焕发出勃勃生机。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指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新事物的热衷以及对旧事物的忽视。诗中的“从来轻薄才先发”揭示了人们往往关注新鲜事物,而容易忽略身边平凡的美好。而对于“秋霜坠叶初”这一现象的遗忘,则暗示着人们在追求新颖时,对曾经的付出和努力失去了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探春》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吕大临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词。吕大临生活于北宋时期,这一阶段正是我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当时文人墨客对自然之美充满热情,纷纷投身诗词歌赋的创作。吕大临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功底在诗坛独树一帜。
在这首诗中,吕大临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他在诗句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柳绿桃红”、“燕子双飞”等,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此外,他还巧妙地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创作这首诗时,吕大临正处于人生的中年阶段。他经历了一定的世事沧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他在诗中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这种心境无疑为这首诗增添了一种深沉的韵味。
总之,《探春》这首古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吕大临在其人生中年阶段创作的。在当时文化繁荣的背景下,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功底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