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二
槐柳春馀绿涨天。酒旗高插夕阳边。谁家墙里笑秋千。往事不堪楼上看,新愁多向曲中传。此情销得是何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里的槐树和柳树郁郁葱葱,绿色的树叶仿佛要淹没整个天空。夕阳下,酒店的酒旗在风中飘扬。不知是谁家的院墙上,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有人在荡秋千。回望过去的事,不忍再去看那楼头;新的忧愁却在歌曲中不断传播。此情何时才能消除?

去完善
释义
槐柳: 槐树和柳树,代指春天。
春馀: 春天的尾声。
绿涨天: 指绿色满溢,比喻春天葱郁的景象。
酒旗: 酒店门前用作招揽顾客的旗帜,形状如酒壶,称“酒帘”或“酒旗”。
夕阳: 傍晚的太阳。
谁家: 哪一家。
墙里: 墙内,这里指院内。
笑秋千: 欢乐的荡秋千场景。
往事: 过去的经历。
不堪: 不愿忍受。
楼上看: 在楼上远观。
新愁: 新近产生的忧愁。
曲中: 歌曲中。
销得: 能够消除。
是何年: 是哪一年,指未确定的时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情感独具匠心。“槐柳春馀绿涨天”一句以景色开篇,通过描述春天里槐花柳树的新绿和春意盎然的景象,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接下来的“酒旗高插夕阳边”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繁华的酒楼,夕阳西下,酒旗随风飘动,展现了市井生活的喧嚣与热闹。
紧接着的“谁家墙里笑秋千”一句,通过墙内笑语声和秋千的意象,展现了青春少女们的快乐时光,也为整首词增添了一丝温馨的氛围。然而,在这欢乐的背后,作者却暗含着深深的忧虑。
“往事不堪楼上看”表明作者对于过去的回忆并不美好,他不愿再想起那些往事。而“新愁多向曲中传”则意味着当前的生活也充满了困扰和烦恼,只能通过歌曲来倾诉心中的苦闷。
最后一句“此情销得是何年”是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无奈。虽然作者希望摆脱内心的痛苦,但何时才能如愿以偿呢?这也许是他最想知道的问题。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往事、新愁的感慨,展现了一位文人墨客在繁华生活中的孤独和无助,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其二》是宋代词人赵令畤的一首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北宋末年,此时的赵令畤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原本出身名门望族,但家道中落,使他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困境。在这个时期,他努力寻求自己的道路,尝试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
这个时期的北宋王朝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部政治斗争激烈,对外则面临着辽、金等国的威胁。赵令畤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这首《浣溪沙·其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