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长安
来往长安未定居,暂将僧舍当吾庐。空中说法凭铃语,枕上朝饥听木鱼。因果分明休问佛,行藏自信罢占书。眼前一物真堪羡,百尺长杨水满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还没能在长安安居下来,暂时把寺庙当作我的家。
在空中传播佛法凭借的是铃声,枕头旁的早餐靠听钟声。
因果关系明确,无需向佛请教;个人的行为和身份自己心中有数,无需算命占卜。
眼前有一件事很令人羡慕:那是一百尺高的杨树,树下的渠道里充满了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长安:古时的首都城市,这里指的是北宋京城汴京。
2. 未定居:指没有稳定的住所。
3. 僧舍:僧侣的住所。
4. 当吾庐:暂时当做我的家。
5. 空中说法:佛教的一种讲经方式,通过音响传播教义。
6. 铃语:铃铛的声音。
7. 枕上朝饥:形容清晨醒来时感到饥饿。
8. 木鱼:佛教法器,敲击木鱼以助僧众诵念经文。
9. 因果分明:因果报应之说非常明了。
10. 休问佛:不要询问关于佛教的事情。
11. 行藏自信:对自己的行为和隐藏有信心。
12. 罢占书:不再预测未来。
13. 百尺长杨:高大茂密的杨树。
14. 水满渠:形容渠道中的水满满当当。

去完善
赏析
《初到长安》是宋代诗人赵令畤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以自己在长安的暂时居所为背景,通过描绘周围的环境和事物,传达了内心的思考与感悟。
首联“来往长安未定居,暂将僧舍当吾庐”表现了诗人初到长安时的心境。他在长安还没有找到固定的住所,暂时将僧舍当作自己的家。这里的“未定居”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颔联“空中说法凭铃语,枕上朝饥听木鱼”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氛围。在寺庙中,诗人听见了和尚说法的声音,这种声音仿佛来自空中的铃声;夜晚睡觉时,他又听到了木鱼的声音,这让他想起了早上的饥饿感。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身处寺庙的独特体验,同时也传达了他对长安生活的好奇和期待。
颈联“因果分明休问佛,行藏自信罢占书”是诗人对自己人生态度的表达。他认为人的命运是有因果关系的,所以不用去问佛;而对于自己的未来,他相信只要做好自己,不用去看算命的书。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坚定信仰和对未来的自信。
尾联“眼前一物真堪羡,百尺长杨水满渠”描绘了诗人在长安看到的景象。他看到了一棵高大的杨树,树下的水渠里充满了水。这一景象让诗人感到羡慕,因为这意味着这里的水源丰富,人们的生活条件良好。同时,这也象征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到长安》是南宋诗人赵令畤创作的一首描绘自己初入繁华长安生活场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徽宗时期(公元1100-1126年)。
当时,赵令畤因出身贵族,受到宋徽宗的恩宠,被任命为朝中要职,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自己初入长安时所见所闻的描绘,展现了当时长安城中的繁荣景象,以及他自己对这个繁华城市的向往和追求。
在赵令畤生活的时代,北宋王朝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长安这座古都,更是成为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样的背景下,赵令畤作为一位有抱负的年轻人,自然会对这个城市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总的来说,《初到长安》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赵令畤初入长安时的所见所闻,展现了他对这个繁华都市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北宋王朝的繁荣景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