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夏日寺中有怀

标题包含
夏日寺中有怀
亭午四邻睡,院中唯鸟鸣。当门塞鸿去,欹枕世人情。 地燥苍苔裂,天凉晚月生。归家岂不愿,辛苦未知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能,字大拙,唐朝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宪宗至唐宣宗时期(公元805-859年)。 薛能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吏任上表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中午时分四周静寂,只有鸟儿在院子里啼叫。大门口飞过一队鸿雁,我在枕头上感受着世界的纷繁复杂。地上因为干燥而使得青苔裂开,天气变凉夜晚生出月亮。回家的心当然热切,但我现在的辛苦尚未被世人所知。
去完善
释义
亭午:正午。 塞鸿:边塞的鸿雁,这里指秋天的景象。 地燥苍苔裂:地面干燥,青苔龟裂。 归家岂不愿:回家怎么会不愿意呢?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夏日寺中有怀》中,诗人薛能通过对夏日寺中的场景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渴望与无奈。全诗节奏明快,意象丰富,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夏日画卷。 首联“亭午四邻睡,院中唯鸟鸣”,描述了在炎炎夏日的正午时分,周围的人们都在午休,整个寺院显得格外宁静,只有鸟儿在院内欢快地鸣叫着。这里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环境的幽静,也为下文抒发感慨作铺垫。 颔联“当门塞鸿去,欹枕世人情”,诗人以“塞鸿”的远去,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而“欹枕”则表现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安闲。其中“世人情”是诗人对生活的独特体悟,暗含了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地燥苍苔裂,天凉晚月生”,描写了地面因干燥导致苍苔龟裂的景象,以及天气凉爽时夜晚明亮的月光。这两句既表达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寺院静谧氛围的感受,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尾联“归家岂不愿,辛苦未知名”,抒发了诗人内心矛盾的情感。虽然诗人渴望回到家中过上安定的生活,但现实的种种艰辛与无奈却使他难以如愿以偿。此处“辛苦未知名”富有哲理,意味深长,令人深思。 总之,这首诗歌通过对夏日寺中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诗句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日寺中有怀》是唐朝诗人薛能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寺庙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事的回忆。薛能生活在唐朝晚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的诗歌作品多描写现实生活,关注民间疾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在创作这首诗时,薛能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原是一名官员,后因种种原因辞官归隐,过上了隐居生活。在这段时期,他经常游历各地,探访名胜古迹,结交文人士子。这首《夏日寺中有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唐朝晚期,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这些事件导致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薛能作为一名文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