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劭亲迎而归乃有打包辟谷之兴以诗见贻戏用其韵
解事无人似乐天,玉簪旧语世相传。打包就使从前话,弹指安能断后缘。寂寂空房惟法喜,茫茫何处问臞仙。冬之夜永宜长虑,百计真从若个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理解世事无人能像乐天那样,玉簪的旧事已被世人传颂。
打包好的故事使我们从前的回忆涌现,弹指间怎能斩断往后的缘分。
寂静的空房里只有内心的喜悦,苍茫世界何处去寻找隐士高人。
冬夜漫长,适合深思熟虑,各种办法真的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尝试。

去完善
释义
1. 德劭亲迎:贤德之人亲自迎接;
2. 打包:原意指整理行装准备回家,这里可以理解为结束一段旅程;
3. 辟谷:古代的一种修炼方式,通过禁食来修身养性;
4. 乐天: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号,为人旷达,乐于接受生活事实;
5. 玉簪:一种饰品,与前面的“打包”形成对应,表示从头开始;
6. 法喜:佛教术语,表示修行过程中得到的喜悦;
7. 臞仙:瘦弱的仙人,形容在修炼中忍受困苦的人;
8. 冬之夜永:指冬天漫长而宁静的夜晚;
9. 若个:疑问代词,哪里、哪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借用白居易的故事,形容主人公汪藻的洒脱豁达,并借用了“玉簪旧语”这个典故,强调世人对于过去的理解和记忆。颔联表达打包、弹指等动作,意喻生活琐事纷繁复杂,但缘分难以断绝。颈联描述寂静的夜晚以及寻求神仙的方式,表明诗人内心的清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尾联则是对漫长冬天的思索,通过多种方法寻找人生的真谛。整体来看,这首诗歌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古诗为宋代诗人汪藻所作的《德劭亲迎而归乃有打包辟谷之兴以诗见贻戏用其韵》。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即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对道教修身养性思想的接受度颇高,进而影响了诗歌创作的题材和内容。
在汪藻生活中,他的官职并不显赫,但才情横溢,因此受到了许多权臣的赏识。他虽未曾遭逢巨变,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民生疾苦仍是他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古入今,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体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当时社会政治较为复杂,一方面,皇帝的昏庸无能导致朝政败坏;另一方面,贵族权臣相互倾轧,进一步加剧了国家政治危机。在这种环境中,许多人开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朴素与真实。诗人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结合自己的人生际遇,创作出这首描绘百姓疾苦和期盼美好生活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