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四首 其二
世事如大弩,人若材官然。乘势易发机,非时劳控弦。又如大水中,置彼万斛船。虽有帆与樯,亦须风动天。不见周公瑾,弱龄已飞鶱。不见师尚父,鹰扬在华颠。彼非生而材,此岂晚乃贤。镃基喻智慧,要必有待焉。叹息狂驰子,尝为愚者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大弩:古代的强力弓箭。
2. 材官:古代军事官员。
3. 发机:发射弓箭的装置。
4. 非时:不合时宜。
5. 控弦:拉紧弓弦。
6. 万斛船:能装载大量货物的船只。
7. 帆与樯:指船上的风帆和船帆架。
8. 风动天:风起云涌的天际。
9. 周公瑾:即周瑜,三国时期东吴名将。
10. 弱龄:年少之时。
11. 飞鶱:形容迅速崛起。
12. 师尚父:姜子牙的称号,他是周朝开国功臣,被尊为师尚父。
13. 鹰扬:像鹰一样展翅高飞。
14. 华颠:头发花白的年纪。
15. 镃基:比喻蓄积力量等待时机。
16. 要必:表示必须。
17. 有待:有待时机成熟。
18. 狂驰子:指不顾一切地追求功名的人。
19. 愚者怜:让人怜悯的愚蠢行为。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汪藻的这首《咏古四首 其二》创作于北宋末南宋初年,正是中国社会历史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汪藻本人一生经历颇丰,他曾担任过多种官职,颇有政绩。然而在这一特殊时期,他也深受战乱之苦,曾在战乱中流亡多年。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兴亡、人民的苦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为他的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首诗中,汪藻以咏古为题,通过描绘古代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希望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