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
精刚经百炼,可折不可柔。
三尺青蛇活,一匣止水秋。
解截蛟龙躯,能断佞臣头。
下去苍生害,上除天子雠。
在昔埋酆城,精光射斗牛。
雷焕张华辈,得之亦悠悠。
二贤既云亡,潭底化双虬。
剑利人或爱,剑道人不求。
剑道如之何,达者惟庄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锤百炼的宝剑,坚硬无比无法弯曲。
三尺长的青蛇舞动,盒子里装着宁静秋水。
宝剑能砍断恶龙的躯体,也能斩掉奸臣的头颅。
可以消除苍生的灾难,也能除去天子的仇敌。
从前它被埋在酆城,光芒直射天上的北斗和牵牛星。
雷焕和张华这样的贤人,得到此剑也心安理得。
这两位圣贤已经离世,宝剑沉入潭底化为双龙。
剑的锋利被人喜爱,但剑的技艺却无人追求。
要理解剑之道,通达之人只有庄周。
去完善
释义
1. 《古剑》:诗人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一柄流传已久的宝剑。
2. 精刚:指宝剑质地精良、坚固。
3. 百炼:通过多次冶炼锻造的过程,比喻经过艰苦努力。
4. 可折不可柔:表示宝剑虽然可以弯曲但不会断裂,显示出其坚韧的品质。
5. 三尺青蛇:形容宝剑的长度,三尺约为90厘米左右;青蛇则形象地描绘出宝剑的颜色和形状。
6. 一匣止水秋:止水,寓意平静的水面,这里用来比喻宝剑的平静状态;秋,秋季,在这里象征宁静和平稳。整句意思是一把安静的宝剑放在匣子里。
7. 解截蛟龙躯:蛟龙,传说中有鳞片的巨蛇,能发洪水,这里用来比喻邪恶势力;解截,意为砍杀。这句诗意味着宝剑具有制服邪恶势力的能力。
8. 能断佞臣头:佞臣,指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奸臣;断头,表示宝剑能斩杀这些奸佞之辈。
9. 下去苍生害,上除天子雠:意思是这把宝剑能够为人民消除苦难,为国家除去奸佞。
10. 在昔埋酆城:昔,过去;酆城,传说中的古城,这里是借指一个遥远的地方。全句意思是从前宝剑被埋藏在遥远的酆城。
11. 精光射斗牛:精光,宝剑的光芒;斗牛,即北斗星和牵牛星,这里泛指天空。全句意思是宝剑的光芒照亮了天空。
12. 雷焕张华辈:雷焕,西晋时期的官员,以善于识别宝剑而著名;张华,西晋名臣,曾撰写《博物志》一书。这句话是说,像雷焕和张华这样的名士,能够得到这把宝剑也实属难得。
13. 二贤既云亡:二贤,指雷焕和张华;云亡,指去世。这句诗说这两位名士已经离世。
14. 潭底化双虬: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角的龙。这句诗的意思是宝剑在潭底变成了两条蛟龙。
15. 剑利人或爱:剑利,指宝剑锋利;人或爱,有人喜欢。这句诗是讲宝剑因其锋利而被人们所喜爱。
16. 剑道人不求:剑道,指用剑之道,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境界;不求,表示不追求。这句诗表明很多人并不追求用剑之道。
17. 剑道如之何,达者惟庄周:如之何,意为怎么样;达者,指领悟事物真谛的人;庄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句诗是问剑道如何掌握,领悟最高剑道的人只有庄周。
去完善
赏析
《古剑》是宋代释智圆的诗词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古剑的特点和形象,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理和政治理想。诗中提到了古剑的刚硬、锐利和坚韧,以及它的神奇传说和历史故事,强调了剑的重要性和人对剑道的理解。全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充满了智慧和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剑》是宋代诗人释智圆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85年前后,当时宋朝正处于立国之初,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士大夫崇尚道家思想,追寻隐逸生活。释智圆作为一位僧人,他的诗词创作受佛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
在这个时期,释智圆的生活主要围绕寺庙进行,他在寺中学习佛法,研究诗词,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然而,他并没有完全与世隔绝,他的作品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矛盾。
在释智圆的同年代,宋朝正面临着边疆危机,西夏、辽等邻国对宋构成威胁。这使得释智圆的诗歌创作带有一定的忧国忧民的色彩。此外,宋朝的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地位上升,这也对释智圆的诗词创作产生了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