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峰塔
北高峰上塔,竟上最高层。
尝谓人难到,何当我独登。
天香闻不断,海月见微棱。
懒下红尘路,重来恐未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北方的高峰之上有一座塔,我竟然登上了最高层。曾经有人说很难到达这里,但为什么只有我独自攀登呢?在这里可以闻到四溢的香气,还能看见海上的月亮,微微露出光芒。我不想走回世俗的红尘之路,因为再次回来的时候,恐怕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去完善
释义
《北高峰塔》:诗题中的“北高峰塔”指的是位于浙江杭州的北高峰上的雷峰塔。
1. “北高峰上塔”:北高峰是西湖群山中的一座山峰,雷峰塔矗立其上。
2. “竟上最高层”:诗人登上雷峰塔的最高层,俯瞰远方。
3. “尝谓人难到”: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难以攀登到这个高度。
4. “何当我独登”:然而我却独自登上了这个高度。表达了诗人的自豪之情。
5. “天香闻不断”:在塔顶可以闻到天竺寺的香火气味。
6. “海月见微棱”:海上的月亮清晰可见,能够看到它细微的轮廓。
7. “懒下红尘路”:诗人不愿从塔上下来,重回凡尘。
8. “重来恐未能”:担心下次再来时,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去完善
赏析
《北高峰塔》是宋代诗人潘阆的一首描绘登高览胜的诗歌。首联“北高峰上塔,竟上最高层”点明了诗人攀登的目标——北高峰上的高塔,同时以“竟上”和“最高层”表现出作者勇攀高峰的决心与毅力。颔联“尝谓人难到,何当我独登”则表现出了诗人自豪之感,仿佛他独享了这份美景。
颈联“天香闻不断,海月见微棱”中的“天香”与“海月”都是借代手法,用以形容北高峰塔的美景。其中“天香”指山风带来的自然香气,而“海月”则是对海市蜃楼的描绘,都是极言塔顶所见景色之壮丽。尾联“懒下红尘路,重来恐未能”则流露出诗人在欣赏过如此美景后的留恋之情,似乎不愿从仙境般的塔顶回到世俗的红尘之中,而且他也担心再次来攀登时是否还能有这样的心境。整首诗风格雄浑豪迈,寓情于景,寄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高峰塔》是宋代诗人潘阆所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北高峰塔上俯瞰西湖美景的感慨。通过描绘远景、近景和周围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时间方面,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前后。在这个时期,潘阆以文人的身份活跃在宋朝的文化圈中,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苏轼、黄庭坚等文学大家的赞赏。
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方面,潘阆年轻时曾投身军旅,后来因战功卓著而被任命为都监。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宋太宗年间,他因牵涉到宫廷政变而受到牵连,被贬谪出京。此后,他隐姓埋名,游历江南,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与文人墨客交游甚广,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方面,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江南地区,成为了文人士大夫向往的乐园。在这个时代,文人墨客们热衷于结社唱和,诗歌创作成为了他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此外,宋朝还是佛教文化兴盛的时期,许多寺庙和佛塔成为文人墨客雅集的场所。潘阆在这首诗中所描绘的北高峰塔,就是当时杭州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