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憩河阳郡斋三首 其三
郊圃连官圃,秋阴半岁阴。
乱流横掠野,残日倒穿林。
雪拥承簪发,丹藏恋阙心。
思归谁作引,从古怨瑶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田野与官方的花园相连,秋天的阴郁与半年的阴郁相当。
杂乱的流水在田野中流淌,夕阳穿过树林落下。
白雪堆积,如同插着簪子的头发,朱砂藏于心中,留恋着宫殿。
想要回家,谁能为我引导?从古至今,怨曲都在瑶琴上演奏。
去完善
释义
1. 河阳郡斋:这里指诗人当时所在的河阳县(今河南焦作)的住所。
2. 郊圃(pǔ):郊外菜园。圃,种植蔬菜瓜果的园地。
3. 官圃:政府管理的菜园。
4. 秋阴:秋天的阴天。
5. 乱流:混乱的水流,此处指小河。
6. 承簪(zān):承,承受;簪,古人用来固定头发的头饰。承簪发,形容河水冻结成冰的景象。
7. 丹藏恋阙心:丹藏,道教炼丹的方法之一,喻指对朝廷的眷恋之情。阙,古代宫殿、祠庙等建筑物前的石牌坊。
8. 思归:思念故乡,想要回去。
9. 作引:做向导,引导。
10. 古:从古至今。
11. 怨瑶琴:用玉制成的琴,借指高雅的音乐。怨瑶琴,表示古人的哀怨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的诗。诗的前两句描述了郊外的景色,透露出秋天的阴郁氛围。第三、四句进一步描绘了河流、田野和树林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第五、六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矛盾的情感,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最后两句则以古时的故事为引,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指引,化解内心的忧虑之情。整首诗以自然的景物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家乡和国家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憩河阳郡斋三首·其三是由北宋诗人宋庠在仁宗庆历年间所作。宋庠生于公元996年,卒于公元1066年,原名宋藩,字公序,亦称宋元献,四川阆中人。他的诗歌以意境开阔、格调清新而著称,反映出他积极用世的心态和对人生百态的独到洞察。
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正值北宋盛世,社会相对安宁,经济文化繁荣。与此同时,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方面逐渐完善,为文人学士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诗人在此时步入仕途,先后担任了州郡官员和京官。
宋庠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早年求仕经历的回顾以及他在河阳郡斋的时光。河阳(今河南焦作)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同时也是宋朝的主要粮仓之一。在这个时期,诗人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锻炼了他的政治才干,为其日后的从政生涯奠定了基础。
诗人通过描绘河阳郡斋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总的来说,这首《初憩河阳郡斋三首·其三》展示了宋庠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他对北宋社会风貌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