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怀天台
竹斋睡余柘浆清,麟凤诱我劳此生。
勿忆天台掩书坐,涧云起尽红峥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竹子装饰的书斋中休息时,我喝了一杯清澈的果汁,因为麒麟和凤凰的美丽传说让我度过了忙碌的一生。不需要回忆在天台看书时的情景,因为山间的云朵已经飘散,呈现出一片红色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竹斋:竹子建造的书斋,这里指代诗人居住的环境。
2. 睡余:睡醒之后。
3. 柘浆:用甘蔗榨出的糖浆。
4. 麟凤:麟指麒麟,凤指凤凰,寓意吉祥之物。
5. 勿忆:不要忘记。
6. 天台:浙江省天台县,唐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7. 掩书坐:读书时闭目养神的状态。
8. 涧云:山涧中的云彩。
9. 红峥嵘:形容山间景色艳丽。

去完善
赏析
《夏日怀天台》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作者在竹斋中休憩之余品尝着甘甜的柘浆,宛如麒麟和凤凰般的美好景象诱惑着他投身其中。诗人表示不再回忆在天台掩卷而坐的时光,任凭山涧的云起涌来,层林尽染一片红色的美景。此诗以夏日为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日怀天台》是唐代诗人陈陶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具体年份不详。在这段时间里,陈陶的生活并不顺利,他屡次科考不中,又因战乱而离乡背井,颠沛流离。这使得他的心情充满了忧郁和惆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愈发浓烈。
当时正值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激化,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战火四起,民不聊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们普遍感受到了离乱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而天台作为陈陶的家乡,成为了他心中的一片净土,寄托着他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因此,在这首《夏日怀天台》中,陈陶以深沉的感情描绘了夏日炎炎的情景,表达了对他心中那片净土——天台的怀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人们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