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作
帘卷虚堂晓,儿童笑语哗。
恍疑开月窟,浑是散天花。
竹里闻清响,江边看玉槎。
访梅乘好兴,著屐过邻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清晨阳光洒进教室,孩子们欢笑喧闹。仿佛打开了月亮的门,又像天空飘落的雪花。竹林间传来清脆的声音,江边看到洁白的石块。探访梅花带来好心情,穿上鞋子拜访邻居的家。
去完善
释义
《雪作》:宋朝诗人陈元晋创作的一首描绘下雪景象的诗。
1. 帘卷虚堂晓:早晨时分,窗帘被卷起,阳光照射进空荡的厅堂。虚堂,指空荡的厅堂。
2. 儿童笑语哗:孩子们在嬉戏打闹,欢声笑语不断。儿童,小孩子;笑语,嬉笑声;哗,热闹的声音。
3. 恍疑开月窟:恍惚间,感觉就像打开了通往月亮的洞口。恍疑,犹恍惚;开,打开;月窟,古人认为月亮有个入口叫“月窟”,这里用来形容大雪覆盖地面如同打开了通往月宫的入口。
4. 浑是散天花:好像是满天飘散的花朵。浑是,全部都是;散天花,形容纷纷扬扬的大雪。
5. 竹里闻清响:在竹林中听到清脆的风声。竹里,竹林深处;清响,风声或水流声等清脆的声音。
6. 江边看玉槎:在江边欣赏如玉般洁白的雪花覆盖在树枝上。江边,靠近江边的地方;玉槎,用玉雕刻的船,这里用来比喻覆盖着白雪的树枝。
7. 访梅乘好兴:趁此机会去探访梅花。访梅,观赏梅花;乘,趁着;好兴,兴致高涨的时候。
8. 著屐过邻家:穿上木屐去拜访邻居。著屐,穿木屐;过,访问;邻家,邻居的家。
去完善
赏析
《雪作》是南宋诗人陈元晋所作的一首描绘雪景的五言诗。诗歌首联“帘卷虚堂晓,儿童笑语哗”以清晨的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欢快的氛围。儿童们欢声笑语,充分表现出作者观察细致和生活体验的深厚。
颔联“恍疑开月窟,浑是散天花”用“月窟”和“散天花”来比喻雪景之美。在诗人的笔下,雪花仿佛来自神秘的月宫,飘洒而下,宛如天女散花,使人陶醉于其中。这一比喻增强了雪景的浪漫色彩,突出了雪花的美丽与神秘。
颈联“竹里闻清响,江边看玉槎”进一步描绘了雪中的景物。翠绿的竹子被白雪覆盖,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江边,渔船被白雪点缀,如同精美的艺术品。诗人通过这一联展示出雪景的生动性和立体感。
尾联“访梅乘好兴,著屐过邻家”表达了诗人渴望欣赏梅花的心情。在雪中探访梅花,给人一种静谧、雅致的美感。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使梅花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整体来看,全诗层次分明,景色优美,展现了陈元晋在描写雪景方面的独特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作》是南宋诗人陈元晋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期,即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初。这一时期正值宋朝政治腐败、外患频繁、民生困苦的历史阶段。陈元晋本人曾在官场任职,后因不满时局而退隐。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和对时政的忧虑。
在《雪作》这首诗中,陈元晋以雪为主题,描绘了江南地区降雪的景象。他通过对雪中百姓生活的观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民众的艰辛。此外,诗人还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民生改善的热切期望。这首诗充分展现了陈元晋作为一个关心民瘼、关注社会现实的知识分子的情怀。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