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万枝千叶递相亲,内结花心外结身。
草木至微犹有合,悲哉父子与君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万条枝叶相互攀缘共生,内部结合花蕊外部包裹树干。
即使是细微如草木也有共同点,可悲的是父子关系和君臣关系。
去完善
释义
1. 万枝千叶递相亲:递相亲,彼此亲近。这里描述丁香花树的花枝繁多,相互交错亲昵的状态。
2. 内结花心外结身:内结花心,指丁香花的花蕊紧密簇拥在一起;外结身,则描绘出丁香花的枝条紧密相连的形态。
3. 草木至微犹有合:至微,极微小的事物;犹有合,仍然能和谐相处。此句以草木间的共生关系象征人类社会的亲情和友情等感情联系。
4. 悲哉父子与君臣:父子,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君臣,指社会政治中的上下级关系。这句哀叹即使处于微小世界的植物也有彼此和谐的关系,而人类社会却常常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亲子不和及权力纷争。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丁香花的枝叶和花朵作为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亲人、朋友之间亲密关系。首句“万枝千叶递相亲”寓意着亲情、友情之间的密切互动,“递相亲”揭示了这种关系是相互依赖、互相关心的。第二句“内结花心外结身”则说明了人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如同丁香花一般,不仅体现在内心的情感交流上,还表现在外在的行动中。
接下来,“草木至微犹有合”则暗示出即使是最普通的花草树木,也离不开团结合作,这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生活需要共同努力。而最后一句“悲哉父子与君臣”,诗人则以哀伤的口吻呼吁人们对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视。这首诗将人与自然的结合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揭示了人世间美好关系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丁香》是宋朝诗人陶弼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1279年,也就是宋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陶弼生活在北宋(960-1127年)和南宋(1127-1279年)两个朝代,见证了宋朝的繁荣与衰败。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陶弼是一位热爱自然、关注民生的人民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多个官职,曾担任过知州、知县等地方官员。在与民众接触的过程中,陶弼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疾苦,这也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之情和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之意。
宋朝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科技、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宋朝内外战争频繁,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颇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陶弼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呼吁社会关注民生问题,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