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上方山居五首 其四
此生真与世相忘,投老生涯寄上方。
洗足关门枕书睡,连山松桧雨浪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生仿佛已远离尘世纷扰,晚年生活寄托在寺庙之中。洗去尘世的疲惫,关闭房门,靠着书籍入眠,四周的青山松柏间,风雨交织。
去完善
释义
"松阳":县名,位于今浙江省丽水市,为诗人的家乡。
"上方山":又称狮子山,是松阳县境内的一座山。
"世相忘":指诗人放弃世俗纷扰,过上宁静的隐居生活。
"投老":指到了老年,接近生命的尾声。
"生涯":生活的过程。
"寄":寄托,安身立命之处。
"洗足":洗脚,形容生活的简单与恬静。
"关门":关闭门扉,表示断绝外界干扰。
"枕书睡":以书籍作为枕头,形容诗人热爱阅读。
"连山":连绵的山峦。
"松桧":松树和桧树,此处代指山林景色。
"雨浪浪":雨水纷纷扬扬,形容山中细雨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沈晦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祥和,表达了与世无争、宁静致远的情感。开篇两句“此生真与世相忘,投老生涯寄上方”,意味着诗人决心抛开世俗的烦恼,投身于山林之间的隐逸生活。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山林中的日常:“洗足关门枕书睡,连山松桧雨浪浪。”这里,诗人以洗足、关门、枕书睡等动作,形象地展示了他在山林间的简朴生活方式;而“连山松桧雨浪浪”则通过拟声词“浪浪”,描绘出山中连绵起伏的松树和桧树在细雨中的景象,给人以清幽与宁静之感。整首诗境界高远,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间纷扰的摒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沈晦(公元996年-1055年)是宋朝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这首《松阳上方山居五首 其四》创作于北宋时期。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感悟。
在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士人阶层兴起,许多文人都向往归隐山林的生活。沈晦在这个时期因博学多才而受到皇帝的赏识,但他厌倦了官场纷争,选择辞官归隐,回到家乡松阳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
在他的隐居生活中,沈晦关注自然生态,以山水为友,以诗文为伴。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在山中生活的愉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心态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儒家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对道家思想中“顺应自然”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