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湖上秋来莲荡空。
年华都付与,木芙蓉。
采菱舟子两相逢。
双媚靥,一笑与谁浓。
斜日落溟蒙。
鸳鸯飞起处,水无踪。
望湖楼上两三峰。
人不见,林外数声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来到湖面时,莲花已经凋谢,空空荡荡。
它们的美丽年华都已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木芙蓉的盛开。
这时候,采菱船上的女子们常常相逢。
她们美丽的脸颊,笑容满面,却不知那份美艳属于谁。
夕阳西下,景色模糊朦胧。
当一对鸳鸯飞起时,水面变得毫无踪迹。
站在望湖楼上,看到远处只有两三座山峰。
人群散尽,只听到树林之外的钟声回响。
去完善
释义
1. 湖:指西湖;
2. 秋:秋天;
3. 莲荡空:指莲塘中的莲花凋谢,显得空旷;
4. 年华:时间;
5. 木芙蓉:指秋季盛开的木芙蓉花;
6. 采菱舟子:采摘菱角的船夫;
7. 相逢:相见;
8. 双媚靥:形容美女的脸颊;
9. 一笑:微笑;
10. 溟蒙:迷茫,看不清楚的样子;
11. 鸳鸯:一种水鸟;
12. 望湖楼:在西湖边上的一个观景楼;
13. 两三点:零落的几点;
14. 钟:指钟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表达诗人思绪的词作。词人在湖边游览,看见莲花凋谢,只剩下空空如也的莲塘,不禁感慨时光流逝,曾经的芳华都已凋零。接着词人以木芙蓉作为比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规律。
随后,词人描述了在湖面上相遇的采菱船夫,他们相视而笑,仿佛是一对美好的景致。然而这美丽的画面却无法留住,无法让词人感到浓烈的喜悦。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逝去岁月的无奈。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湖水、鸳鸯以及远处的山峰组成的画面。这些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宽广。然而,随着天色渐暗,周围的景物逐渐模糊,最终消失,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难以名状的怅惘之情。
最后,诗人登上了望湖楼,眺望远处的山峰,希望寻找一些心灵的慰藉。然而,他却发现曾经熟悉的地方已经物是人非,只能在树林之外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这一声声的钟声,就像诗人的哀叹,诉说着世事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重山》是南宋诗人沈晦的一首词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
在这一年里,沈晦历经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他原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由于当时政治环境复杂,沈晦未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于是,他将满腔壮志化作诗篇,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正处于金兵压迫之下,北方大片领土被侵占,民生疾苦,国家局势危急。面对这样的现实,沈晦深感痛心,他以笔为剑,抒发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忧虑。《小重山》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自身处境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