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岁暮客怀

标题包含
岁暮客怀
异乡三十口,亲老复家贫。无事乾坤内,虚为翰墨人。 岁华南去后,愁梦北来频。惆怅江边柳,依依又欲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戎昱,字不详,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籍贯等具体信息均已失传,但据史书记载,他生活在唐玄宗至德宗年间(756-805),主要活动在长安一带。 戎昱擅长五言诗,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表现戍边将士的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远离家乡的三口之家,父母年迈且家境贫寒。在苍茫的世界里无所事事,空有读书人的才情。时光荏苒,转眼南去,忧愁的梦却频繁向北涌来。最让人心生惆怅的是江边的柳树,摇曳不定,又将迎接新的一年。
去完善
释义
1. 异乡:他乡,这里指戎昱所在的都城长安以外的地区。 2. 三十口:表示一家三十口人的意思。在古代,“口”是计算家庭人口的数量单位。 3. 亲老:父母年老。 4. 乾坤:代指整个社会和国家。 5. 翰墨人:文人墨客,这里指诗人自己。 6. 岁华:时光,年华。 7. 南去:向南流逝。 8. 北来:从北方来。 9. 愁梦:使人忧愁的梦。 10. 惆怅:形容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的样子。 11. 江边柳:江边生长的柳树,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12. 依依:形容柳树轻柔的枝条随风摇曳的样子。 13. 又欲春:即将进入春天。
去完善
赏析
《岁暮客怀》是唐代诗人戎昱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他身处异乡、家境贫寒的无奈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首联“异乡三十口,亲老复家贫”,描绘了作者背井离乡的境遇,年迈的父母和贫困的家庭让他感到忧虑。颔联“无事乾坤内,虚为翰墨人”,揭示了作者的内心矛盾:尽管他身为文人墨客,但在现实中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无法为家乡和家人带来实际的改变。颈联“岁华南去后,愁梦北来频”,表达了时光流逝带来的焦虑,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尾联“惆怅江边柳,依依又欲春”,以江边垂柳的形象比喻自己无尽的愁绪,暗示春天即将来临,但自己的心情依然无法摆脱困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一位身处困境中的文人墨客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岁暮客怀》是唐朝诗人戎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年终岁末之际,独自在异乡为异客的感慨与忧思。 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具体年份暂无明确记载。在唐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然而,在这个时期,边疆战争不断,民生疾苦,许多文人士子为了实现抱负,纷纷投身行伍,戎昱亦是其中之一。 在那个特殊时期,戎昱作为一名武将,曾多次参与边疆战事,历经沙场风霜。在一次出征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岁暮客怀》,表达了自己在年底时分,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唐朝边关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时代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