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塞下曲

标题包含
塞下曲
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将军领疲兵,却入古塞门。 回头指阴山,杀气成黄云。 上山望胡兵,胡马驰骤速。黄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 嫖姚夜出军,霜雪割人肉。 塞北无草木,乌鸢巢僵尸。泱渀沙漠空,终日胡风吹。 战卒多苦辛,苦辛无四时。 晚渡西海西,向东看日没。傍岸砂砾堆,半和战兵骨。 单于竟未灭,阴气常勃勃。 城上画角哀,即知兵心苦。试问左右人,无言泪如雨。 何意休明时,终年事鼙鼓。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戎昱,字不详,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籍贯等具体信息均已失传,但据史书记载,他生活在唐玄宗至德宗年间(756-805),主要活动在长安一带。 戎昱擅长五言诗,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表现戍边将士的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寒冷的落日下,狂风卷起了枯草的根。英勇的将军带领疲惫的士兵们退守古老的关隘。 他们回首遥指那座阴暗的山丘,那里的杀气凝聚成了黄色的云。 登上山头远眺那些入侵的敌军,只见他们的战马疾驰如风。此时黄河已经结冰,敌人又准备南下侵略了。 夜深时分,剽悍的军队出征,严霜冻雪犹如刀割皮肤。 塞北没有草木,乌鸦和老鹰只能在尸骸中筑巢。广袤的沙漠上空荡荡的,只有整日不停的胡风吹拂。 士兵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困苦如四季无冬。 他们在日落时分渡过了遥远的西方海洋,东方的太阳即将落下。岸边堆积的沙砾中,一半是被战争所残害的战士遗骨。 可恨的单于仍然未被消灭,阴森的气息时常威胁着边境的安全。 城楼上悲痛的画角声,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士兵们的艰苦。询问身边的士兵,他们都沉默无言,唯有泪水如同雨水般流淌。 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这无休止的战争呢?烽火连年不断。 北国的风霜使草木凋零,敌军的战马日益猖獗。夜晚过后,戍楼的月光洒下一片清冷,秋天到来,边境的将领们忧心忡忡。 铁质的战衣已被霜露湿透,战马也已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自从有卢龙要塞以来,战争的烟尘就一直飘荡在这片土地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塞下曲:古代乐府诗题,多以描写边塞风光和征战生活为主题。 2. 惨惨:形容光线暗淡。 3. 蓬根:草根,这里指代荒野。 4. 古塞门:古代的边塞关卡。 5.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势险要,是古代北方边境的重要屏障。 6. 胡马:指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 7. 南牧:南侵。 8. 嫖姚: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这里借指唐将。 9. 乌鸢:乌鸦和老鹰,这里借指飞鸟。 10. 泱渀:水流涌动的样子。 11. 画角:古代军中吹奏的号角。 12. 终年:全年。 13. 休明:政治清明。 14. 鼙鼓:战鼓。 15. 凋白草:指草地变黄。 16. 骎骎:马行快速的样子。 17.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18. 铁衣:士兵的盔甲。 19. 卢龙塞:古代军事要塞,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
去完善
赏析
《塞下曲》戎昱描绘了塞外战场的冷峻景象和战争的残酷现实。首联以“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渲染出北方边疆严寒的氛围。颔联写将军领疲兵返回古塞门,表现出战争的疲惫。颈联通过描述胡兵南下的场景,展现出边境的紧张局势。 接下来,诗歌描绘了艰苦的战争环境:“嫖姚夜出军,霜雪割人肉”,寒冷的夜晚,霜雪如刀割般侵袭士兵的身体;“塞北无草木,乌鸢巢僵尸”,战场上的荒凉与死寂可见一斑;“黄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河水结冰预示着胡兵南下的可能。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地生活的艰辛。 然后,诗歌展示了战卒的痛苦生活:“战卒多苦辛,苦辛无四时。”他们生活在贫瘠的环境中,历经风霜雨雪而无四季之分。最后两联抒发了战将心中的忧虑:“单于竟未灭,阴气常勃勃。”诗中的“阴气”指的是敌军的嚣张气势,而“终年事鼙鼓”意味着战火连绵,国家不宁。尾联描绘出铁衣战马的肃杀氛围,以及卢龙塞烽烟弥漫的历史背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戎昱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755年至805年之间,这一时期正值安史之乱结束后的中唐时期。 在这期间,戎昱的人生经历颇丰。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失利,后又因战乱而参军,身经百战。戎昱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此外,他还关注民生疾苦,以诗揭露官僚腐败和民间苦难。 在中唐时期,社会政治矛盾尖锐,战乱频繁,民生疾苦。这一时期的文人志士多忧国忧民,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反映现实,抒发民情。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戎昱的诗作既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又充满了对民间疾苦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