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日感怀

标题包含
秋日感怀
洛阳岐路信悠悠,无事辞家两度秋。 日下未驰千里足,天涯徒泛五湖舟。 菏衣半浸缘乡泪,玉貌潜销是客愁。 说向长安亲与故,谁怜岁晚尚淹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戎昱,字不详,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籍贯等具体信息均已失传,但据史书记载,他生活在唐玄宗至德宗年间(756-805),主要活动在长安一带。 戎昱擅长五言诗,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表现戍边将士的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洛阳歧路的距离如此悠远,我没有事情,却已离家两个秋天。太阳尚未落下,我却没有奔跑千里的脚力;虽然身处天涯,我却只能在五湖之上飘荡一艘孤舟。荷衣上沾满泪水,那是因为我对故乡的思念;容颜日渐消瘦,那是因为我满怀着异乡人的忧愁。若有人问起我在长安的亲朋好友,有谁会在岁末时分关心我还滞留在他乡呢?
去完善
释义
1. 洛阳: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古代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 2. 岐路:岔路口,这里指人生的岔路口。 3. 信悠悠:形容时间漫长、不可捉摸。 4. 无事:没有事情可做。 5. 辞家:离开家乡。 6. 日下:古代对日本的称谓,这里指代远方。 7. 千里足:形容快马加鞭的速度。 8. 天涯:天边的意思,常用来形容远离故乡的地方。 9. 五湖:中国五大淡水湖,此处借指江南水乡。 10. 菏衣:用荷叶做成的衣服,象征清贫生活。 11. 半浸:被水浸泡一半,形容泪水沾湿了荷衣。 12. 缘乡泪:因为思念家乡而流下的眼泪。 13. 玉貌:美人的容貌,这里指诗人自己。 14. 潜销:逐渐消失。 15. 是:表示肯定,这里指代“因为”。 16. 客愁:离愁别绪,思家的情感。 17. 说向:告诉。 18.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代京城。 19. 亲与故:亲朋好友。 20. 谁怜:有谁可怜。 21. 岁晚:一年将尽的时候。 22. 尚淹留:还在停留。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起句“洛阳岐路信悠悠”中的“洛阳岐路”意味着人生的选择,这里既有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深思熟虑。“信悠悠”则是诗人在此徘徊,显示出一种迷惘的心态。次句“无事辞家两度秋”,表明诗人离家已经有两个年头了,这期间他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静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颔联诗人以日月比喻自己,表达出虽已远离故乡,但仍然没有找到归宿的感慨。“日下未驰千里足”是说虽然诗人在努力寻找,但他的脚步却没有踏遍万里,这也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己的期望。而“天涯徒泛五湖舟”则是对自己的自嘲,即使有五湖四海之志,到头来也只是天涯一漂而已。 颈联“菏衣半浸缘乡泪,玉貌潜销是客愁”描绘的是诗人的形象。诗人以荷叶为衣,似乎暗示着他的清高与不俗,但又因为思念家乡而泪流满面,使荷叶也沾满了泪水。诗人以“玉貌”形容自己的容颜,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然而,这超凡脱俗的气质却因为离愁而逐渐消磨,显得十分无奈。 尾联“说向长安亲与故,谁怜岁晚尚淹留”表达出诗人对自己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他告诉家乡的亲人和朋友,虽然现在他还漂泊在异乡,但总有一天他会回到故乡,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他的处境,不要嘲笑他的困顿。 整体来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远离故乡、彷徨无助的情感,同时也表现出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己的信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感怀》是唐代诗人戎昱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此时唐朝国势逐渐衰弱,战乱不断,百姓疾苦。戎昱正值中年,担任官职,对现实政治有深深的关切和忧虑。 戎昱曾任官职,但仕途不顺,晚年离官闲居成都。这时期的戎昱对社会现象有更深的感受,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其正直的个性和悲天悯人的襟怀在此诗中有深刻反映。戎昱虽然身处江湖,但内心无法忘怀国家百姓的命运,这首诗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