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韦况征君
身欲逃名名自随,凤衔丹诏降茅茨。苦节难违天子命,
今日巢由旧冠带,圣朝风化胜尧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要逃避名声却身不由己地随之而来,凤凰衔着圣旨降临到这简陋的住所。恪守清贫的生活准则难以推脱天子的命令,如今巢父、许由这样的隐士也要重新戴上官职,圣朝的风气教化超过了尧舜时代。
去完善
释义
1. 逃名:逃避声名,不使流传。
2. 凤衔丹诏:指皇帝的诏书,此处以凤凰衔丹喻意皇帝的召唤。
3. 茅茨:茅屋,这里指韦况的住所。
4. 苦节:坚守清贫的生活。
5. 巢由:即巢父和许由,均为尧时的隐士。
6. 冠带:古代士人戴的帽子和腰带,借指韦况的官职。
7. 圣朝风化胜尧时:赞美当今朝代的风俗教化胜于古代尧舜时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韦况征君隐居生活的羡慕以及对其品德的赞赏。首句“身欲逃名名自随”表达了诗人对名誉的态度,即使想逃避名誉,但名誉却紧随身后,意味着真正的名声是无法回避的。第二句“凤衔丹诏降茅茨”描绘了皇帝下诏邀请隐士的情景,意味着韦况征君的品质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接下来的两句“苦节难违天子命,今日巢由旧冠带”表达了对韦况征君坚守信念、忠于皇命的赞美。最后一句“圣朝风化胜尧时”则是对当前王朝道德风尚的颂扬。整首诗通过对韦况征君的赞美,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韦况征君》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759年至800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唐朝的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国家政治逐渐稳定,经济逐步恢复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戎昱的人生际遇颇有些曲折。他原本是一个颇有抱负的士人,然而多次科举落第,未能进入仕途。后来虽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却因性格耿直,遭到贬谪,流寓各地。这一时期的戎昱生活困苦,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关注国家民生,写下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
这个时期的背景是,安史之乱虽然平息,但唐朝的社会矛盾并未完全解决,政治腐败、官僚贪腐等问题依然严重。同时,由于战乱的影响,百姓的生活也极为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戎昱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期望,希望国家能够恢复繁荣,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