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江水缓缓地流淌在门边,月光透过窗户映照在竹叶上,一片凌乱而明亮的景象。梦中回到家乡,却不知湖水已变得如此宽阔,夜半时分又回到了那座熟悉的城市——洛阳。
去完善
释义
1. 旅次:旅途的客栈或停留的地方。
2. 寄:托付给某人;寄送。
3. 湖南:湖南省。
4. 张郎中:张某,官职为郎中的人。郎中是古代官名,隋唐时期在尚书省都事局设郎中,主管政事。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官员的头衔,泛指朝廷中的官员。
5. 寒江:寒冷的江水。
6. 近户:靠近住户。
7. 漫流声:水流声。
8. 竹影:竹叶的影子。
9. 临窗:临近窗户。
10. 乱月:月光摇曳不定。
11. 归梦:回乡的梦。
12. 湖水阔:湖面的宽阔。
13. 洛阳城:河南省洛阳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情景。首句“寒江近户漫流声”用寒冷的江水作为背景,突出了环境的寂静和空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第二句“竹影临窗乱月明”则以月光下的竹影为衬托,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第三句“归梦不知湖水阔”中的“湖水阔”意味着诗人身处的水域辽阔,遥不可及家乡,表达了其深深的思乡之情。最后一句“夜来还到洛阳城”则通过梦境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到家乡的美好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富有诗意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离家在外,对家乡的无尽思念,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是唐代诗人戎昱在安史之乱后创作的七言律诗。戎昱曾在战乱时期参军入伍,历经艰辛,目睹了战乱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这个特殊时期,戎昱的人生际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从一名书生变为军人,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外,安史之乱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导致了唐朝的国力衰退,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综上所述,《旅次寄湖南张郎中》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诗人戎昱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和生活体验,以及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格局都对这首诗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