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颜尚书陷贼中
闻说征南没,那堪故吏闻。
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
国破无家信,天秋有鴈群。
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说南征失利的消息,我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
就像以前的下属听到了一样心痛。
我能坚守苏武的气节,却无法容忍马超的行为。
国家已经破碎,家人再无消息传来,秋天的大雁又飞来了。
荣耀并不等于尊严,今天我必须为将军辩护。
去完善
释义
1. 闻说征南没:听到颜尚书出征南方失败的消息。
2. 那堪故吏闻:(颜尚书)失败的消息难以让旧时的官员听到。
3. 能持苏武节:能够坚守苏武的气节。这里以汉朝出使匈奴的使者苏武作比喻,表示颜尚书有着高尚的品质。
4. 不受马超勋:不接受像马超那样的功勋。这里是作者对颜尚书的赞誉,马超是东汉时期的名将,勇冠三军,但他后来背叛了汉朝,成为贼寇。
5. 国破无家信:国家陷入战乱,无法与家人通信。
6. 天秋有雁群:天凉的时候大雁会成群结队迁徙,暗示季节更替,冬天即将来临。
7. 同荣不同辱:虽然同在官场,但是气节不同。
8. 今日负将军:今天的颜尚书已经失去了尊严。
去完善
赏析
《闻颜尚书陷贼中》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战乱时期,一位名叫颜尚书的官员被敌军俘虏的情景。诗人通过描述这位官员的气节,表达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敬仰之情。首联“闻说征南没,那堪故吏闻”,讲述了颜尚书被俘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悲痛。颔联“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以苏武的形象比喻颜尚书,赞扬他在敌人面前坚守气节,拒绝接受敌人的奖赏。颈联“国破无家信,天秋有雁群”,表达了在战争时期,家人无法得到颜尚书的音信,只能寄希望于秋雁传递消息。尾联“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感叹颜尚书在战争中遭受屈辱,为国家的荣誉而自豪,同时也为他未能完成使命而感到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颜尚书的敬仰和对国家的担忧,展现了诗人在战争背景下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颜尚书陷贼中》这首古诗创作于唐代安史之乱时期,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在这个阶段,社会矛盾激化,战乱频繁。诗人戎昱在这首诗中以颜尚书的遭遇为引子,表达了对当时战乱中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战局混乱的忧虑。
颜尚书在战争中失陷贼中,可能暗示着当时的官员在战乱中不能发挥作用,甚至可能腐化堕落,这对国家无疑是雪上加霜。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对这种现状的质疑和反思,期待统治者能有所作为,以缓解民间的痛苦。
总之,这首诗是戎昱在面对安史之乱这个历史事件时,通过对颜尚书的个人命运的描绘,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