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
君不见,前时忽疑天地坼,万里一声晴霹雳。
彼某氏者尔何人,敢自欺诬被诛磔。
子烂华容神火燎,父碎梓潼灵䃸劈。
惟震与曜今晓然,谁对君亲肆奸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君不见,之前突然感到天地好像裂开了一般,万里的晴天响起了雷声。那个某人到底是谁,居然敢欺骗自己并受到惩罚。他像燃烧的神火一样发亮,他的父亲在梓潼精神崩溃而死亡。只有震动和光芒是如此明显,谁在对自己的父母犯罪呢?
去完善
释义
1. 霹雳:这里指响雷,也指重大的打击。
2. 天地坼:指天地分裂,比喻巨大的变故。
3. 万里一声晴霹雳:指在辽阔的疆域内响起一声晴天霹雳。
4. 某氏:这里指吕洞宾。
5. 尔何人:你是何等人物。
6. 自欺诬:自己欺骗自己。
7. 诛磔:诛杀,极刑。
8. 子烂华容神火燎:吕洞宾的儿子在华容山中被神火烧死。
9. 父碎梓潼灵䃸劈:吕洞宾的父亲在梓潼山被灵杖击碎。
10. 惟震与曜今晓然:意思是只有雷霆和日光的照耀才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11. 谁对君亲肆奸逆:意指吕洞宾父子为何会遭到如此惩罚。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歌是诗人文同表达对社会不公和恶行的不满与愤怒。首句“君不见,前时忽疑天地坼,万里一声晴霹雳”以天地开裂的霹雳景象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紧接着诗人抨击了那些欺世盗名的行为,并将其比作华容神的火灾和梓潼灵的崩塌,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恶行的愤慨。诗人通过描述天地异象和神话传说来表达其内心的强烈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文同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创作风格,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这首《霹雳》生动地描绘了闪电划破天际的壮丽景观,同时也展现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敏感的心灵。
在北宋时期,儒家思想继续发展,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这使得文人墨客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文同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文同在年轻时候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他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同时,他也是一位勤奋的学者,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题材广泛,既有咏史怀古之作,也有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
在这个时代,北宋王朝正处于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社会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农民负担沉重,官僚腐败严重。文同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官员,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出他的忧国忧民情怀。
总之,《霹雳》这首诗是文同在北宋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他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都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文同的独特视角、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