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书

标题包含
读书
宦牒刚驰逐,篇章半扫除。 稍寻无事日,重理旧诗书。 笔砚寒灯寂,轩窗昼景舒。 政须堂下问,糟粕意何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说友(1140年-1204年),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浙江金华,是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名臣,历任太学正、国子祭酒、礼部尚书等职。 袁说友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尤以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刚刚忙碌于公务,只能匆忙阅读文本。 闲暇时重新拿起旧书,认真品读其中的深意。 书房里灯火通明,窗外阳光洒进来。 深入理解书中的道理,去粗取精,探寻真理。
去完善
释义
1. 宦牒:指官府的文件或命令。 2. 驰逐:形容紧张忙碌的公务活动。 3. 篇章:这里指的是诗作。 4. 无事日:指闲暇的时光。 5. 重理旧诗书:再次阅读过去的诗词作品。 6. 笔砚:毛笔和砚台,是文人书写的工具。 7. 寒灯:寒冷的夜晚。 8. 轩窗:带有窗户的客厅或书房。 9. 昼景:白天的景色。 10. 政须:需要处理政务。 11. 堂下问:古代官员在公堂上审理案件时,有疑问的事情需向民众询问。这里指的是官员在公堂上处理政务。 12. 糟粕:指事物无用的部分,这里表示对诗词的肤浅理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诗人对于阅读的热爱与执着。开篇两句“宦牒刚驰逐,篇章半扫除”,揭示了诗人在官场奔波的忙碌生活中,依然坚持阅读,保持对于文学的热爱。接下来的“稍寻无事日,重理旧诗书”则表达了在闲暇之余,诗人选择重新拿起旧日的书籍,重拾阅读的乐趣。 “笔砚寒灯寂,轩窗昼景舒”描绘了诗人沉浸书海之中的宁静氛围,笔墨纸砚、轩窗亮光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最后两句“政须堂下问,糟粕意何如”,诗人以此向读者发出疑问,探讨读书的真谛。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理解,也传达了其思考的深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书》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1200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距离北宋灭亡不过数十载。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北方疆土已经沦丧于金人铁蹄之下。诗人在此时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一心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他游历四方,结交名士,深得陶渊明、杜甫等诗人遗风。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袁说友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但他又无力改变现实。于是,他把满腔热忱寄托在诗歌创作中,以抒发自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读书》一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