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幼学上殿劄子
才到朝廷被论归,孤忠幸有九重知。
神医能识未苏病,国手难翻已败碁。
四海争传治安策,诸公如在太平时。
老夫怀抱缘何事,未到秋来早自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刚回到朝廷受到议论,但仍有九重的孤独忠诚被了解。
神医能识别尚未苏醒的病人,但国家高手难以挽回已经失败的局面。
全国各地都在讨论治安策略,就像在太平时期一样。
然而老夫的胸怀为何感伤?还没到秋天就已经开始悲伤。
去完善
释义
1. 朝廷:这里指皇帝所在的中央政权。
2. 论归:受到批评而回家。
3. 孤忠:独力尽忠,这里指的是王幼学忠诚于皇帝的赤诚之心。
4. 九重:喻指皇帝的宫殿。
5. 神医:医术高明的大夫。
6. 未苏病:病情还未恢复。
7. 国手:比喻精通棋艺的高手。
8. 已败碁:已经输掉的棋局。
9. 四海:全国各地。
10. 治安策: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策略。
11. 诸公:各位官员。
12. 太平时:指政治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
13. 老夫:作者对自己的谦称。
14. 怀抱:胸怀抱负。
15. 缘何事:因为什么事情。
16. 未到秋来:还没到秋天的时候。
17. 早自悲:提前感到悲伤。
去完善
赏析
《读王幼学上殿劄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王幼学的敬佩与同情。诗句“才到朝廷被论归,孤忠幸有九重知”表现了王幼学因忠诚而被贬的遭遇,同时也暗示了朝廷对他的赏识和了解。接下来的诗句“神医能识未苏病,国手难翻已败碁”则用医术比喻政治才能,强调尽管王幼学无法力挽狂澜,但他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仍然受到高度评价。
诗人通过描绘四海之内的赞颂和对太平盛世的怀念,表现了对王幼学治国之策的认可。最后两句“老夫怀抱缘何事,未到秋来早自悲”则传达出作者的悲悯之情,提醒人们关注世间的不公平和不合理之处。整首诗既是对王幼学的肯定,也是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王幼学上殿劄子》是南宋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年)。在这段时间里,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金国威胁日益严重。因此,选拔贤能、整顿政治成为当时朝廷的当务之急。
诗人戴复古原本家境贫寒,但在这一时期,他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担任了镇江府通判一职。他对当时的朝政深感忧虑,希望能为国家献策献力。这首诗便是他在阅读王幼学的上殿劄子时,有感而发所创作的。
王幼学在当时是一位直言敢谏的名臣,他的劄子中提出了许多针对时弊的建议。戴复古在阅读这些建议时,既感慨于王幼学的忠诚正直,又痛恨朝政的腐朽无能。因此,他用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和对贤能之士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