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柳
空城晓月。
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
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拂晓时分,月光洒在空荡荡的城市。微风轻拂,穿过垂柳依依的小径。骑马独行,单薄的衣裳让人感受到丝丝寒意。沿途所见鹅黄嫩绿的新叶,仿佛都是江南故地的老友。此刻正是寂静之时,明天又是寒食节。勉强带着酒,来到小桥边的那户人家,生怕梨花凋谢殆尽,让春色消逝。燕子翩翩飞来,询问春天的踪迹,却只见池塘水波依旧绿意盎然。

去完善
释义
1. 空城:指城市中的空旷之地。
2. 晓月:清晨的月亮。
3. 垂杨:垂柳。
4. 马上:在马背上。
5. 单衣:单薄的衣物。
6. 恻恻:寒冷的样子。
7. 鹅黄嫩绿:指春天的景色。
8.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指代春天。
9. 岑寂:寂静,冷清。
10. 寒食:清明节的前一天,这一天禁止生火,只能吃冷的食物。
11. 携酒:带着酒。
12. 小桥宅:有桥的小房子。
13. 梨花落尽:梨花凋谢。
14. 成秋色:变成秋天的景象。
15. 燕燕:燕子。
16. 池塘自碧:池塘里的水自然呈现出绿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空城晓月”开篇,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清晨景象。“吹入垂杨陌”则将视线引向了柳树,暗示着春天的到来。紧接着,“马上单衣寒恻恻”一句表达了词人在春天早晨骑马时的感受,虽然天气渐暖,但仍有一丝寒冷。接下来的“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则是对春天景色的赞美,那些嫩绿的柳树和刚刚发芽的嫩叶,都让词人想起了江南的美景。
下阕中,“正岑寂。明朝又寒食”表达了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同时也预示着明天的寒食节即将到来。接下来的“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则描述了词人在寒食节这一天的心情,他勉强带着酒来到小桥边的小屋,担心梨花凋谢后会变成秋天的景色。最后三句“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则以燕子询问春天的去向作为结尾,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淡黄柳·空城晓月》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86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
在那个时候,姜夔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一生未仕,游历四方,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然而,他并未因此沉沦,反而将这种人生经历化为创作的灵感,以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而金兵又不断侵扰边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姜夔的词作往往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这首《淡黄柳·空城晓月》中,姜夔通过描绘空城晓月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战乱后荒凉景象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