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夏寄元校书
独游野径送芳菲,高竹林居接翠微。绿岸草深虫入遍,
青丛花尽蝶来稀。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
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漫步在野外的小路上,送走春天的最后一片芬芳,高高的竹子如绿色的屏风般环抱着宁静的住所。河边的草丛中隐藏着众多的虫子,绿意盎然的花丛里,蝴蝶已经稀疏难觅。
荷花在水面上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果香,而那竹帘也随着夏日的微风轻轻摆动。这里如此静谧,没有马车经过的痕迹,我在这幽静的夜晚,更加思念远方的故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芳菲:花草的香气。这里指代春夏之交的各种花卉。
2. 高竹林居:形容居住环境清幽宁静,周围竹林环绕。翠微:青翠的山色。
3. 绿岸草深:指河边青草繁茂。虫入遍:昆虫进入草丛的踪迹。
4. 青丛花尽:绿叶丛中的花朵凋谢。蝶来稀:蝴蝶数量减少。
5. 珠荷:一种荷花品种,传说为明珠仙子所化,故称“珠荷”。荐果:奉上瓜果。香寒簟:指用香草填充的凉席。
6. 玉柄摇风:形容手持竹扇轻轻摇动,带来凉爽的风。
7. 蓬荜:用茅草、荆条等编成的门,形容住所简陋。永无车马到:表示很少有访客到来。
8. 斋夜:僧人吃素过的夜晚,这里借指清贫的生活。玄晖:南朝诗人谢朓的字,这里是作者以谢朓自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的美好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自然界的生动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首联“独游野径送芳菲,高竹林居接翠微”,展现了幽静的自然环境和悠然自得的心境;颔联“绿岸草深虫入遍,青丛花尽蝶来稀”,则以绿意盎然的画面衬托出夏日的生命力;颈联“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则让人感受到夏日的清凉和宁静;尾联“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表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夏日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早夏寄元校书》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唐时期(765-827年)。这个时期正是安史之乱后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但社会矛盾依然尖锐,民生疾苦依然存在。
司空曙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多次参与科举考试,但都未能高中。然而,这种人生经历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洞察。他的诗作往往以质朴的语言描绘出深沉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早夏寄元校书》这首诗正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早夏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通过描写早夏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