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安早春

标题包含
长安早春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国家建立之初,来自东方的智慧和资源被充分利用,一座座城池在北极星的光辉下逐渐崛起。每个人都为生活在太平盛世而歌唱,共同庆祝新春的到来。冬去春来,黄山上的白雪已经融化,黑水边的冰也开始消融。绿意盎然的草地迎来了骏马奔驰,繁花簇拥中,玉楼的佳人翩翩起舞。天空中,大雁排成队列飞翔,黄莺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春光正好,何不趁此时机奋发向前,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呢?
去完善
释义
1. 开国:指唐朝建立。 2. 维东井:此处为古文用法,“维”表示假设的意思,“东井”即井宿,属于二十八星宿之一,在天空中位于东部的位置。 3. 咸歌:全都在歌唱。 4. 太平日:平安和谐的日子。 5. 建寅春: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建寅”指的是正月是寅月,这里指的是春天。 6. 黄山树:指黄山地区的花木。 7. 黑水津:指黑龙江边的渡口。 8. 金埒马:金马比喻名贵的马,“金埒”即指用金装饰的马厩或跑道。 9. 莺歌:形容黄莺啼叫的声音。 10. 桂枝擢:源自《汉书·终军传》中的“搴旗斩馘,执鉞而振铃者,令将军拥精卒十万,然而皆扶病于千里之外,非壮士也,犹之骏马之不中度,见服广虽私乘,一日而驰千里。”此句意为通过勤奋学习,实现理想,与柳树新发枝条相映衬,寓意新生命的开始。
去完善
赏析
《长安早春》是唐代诗人张子容的一首诗,描述了长安春天的景象和人们欢聚的场景。整首诗节奏明快,意境优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首联“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描绘了长安城的壮丽景色,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颔联“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则表现了人们在春天里共同欢庆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国泰民安的氛围。 接下来的四句诗分别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这些诗句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春天里的生机盎然,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春光之中。 最后两句诗“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则描绘了春天的声音,通过鸟儿歌唱的声音表现出春天的活力。结尾的诗句“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长安早春》是一首充满生机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安早春》是唐代诗人张子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长安早春时节的美景和气象,展现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盛世的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此时的大唐国势蒸蒸日上,社会繁荣,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张子容作为一个胸怀壮志的青年文人,深受时代精神的熏陶,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期待。 张子容出身世家,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多次遭受挫折,这使得他的人生道路颇为坎坷。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成为了唐代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 《长安早春》这首诗歌正是张子容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生动地描绘了长安早春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广为传颂,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