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永嘉江日暮回舟
无云天欲暮,轻鹢大江清。归路烟中远,回舟月上行。
傍潭窥竹暗,出屿见沙明。更值微风起,乘流丝管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色逐渐昏暗,天空没有云朵,小船在大江上轻盈地滑行。归途在烟雾笼罩下显得遥远,月亮升起,小船开始沿着河流逆流而上。靠近水潭时能看到竹子暗暗的影,从岛屿出来则见到明亮的沙滩。恰好此时微风吹过,河流的水声混合着悠扬的音乐。
去完善
释义
无云:没有云。
天欲暮:天空渐渐暗淡,表示临近傍晚。
轻鹢:轻快的船。
大江清:形容江水清澈。
归路:回家的路。
烟中:被烟雾笼罩之中。
回舟:返航的船只。
月上行:月亮升起的过程中。
傍潭:靠近水潭。
窥竹:观看竹子。
暗:阴暗。
出屿:离开小岛。
见沙明:看见沙子明亮。
更值:又遇到。
微风起:微风吹拂而起。
乘流:顺流而下。
丝管声:音乐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舟行江上所见景色的古诗。诗人张子容以清新的笔触和淡雅的意境,展现了一幅美好的水乡画卷。
首联“无云天欲暮,轻鹢大江清”,描述了天空即将昏暗,小船在清澈的江面上轻轻荡漾的场景。这里的“无云”和“天欲暮”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而“轻鹢”则点出了舟行的轻盈与自在。
颔联“归路烟中远,回舟月上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乘坐的小船在月色下缓缓前行的情景。归路被烟雾笼罩,显得格外悠远;而在月色的映照下,船只渐渐靠近,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颈联“傍潭窥竹暗,出屿见沙明”,展现了诗人沿途所见的景色。在湖泊旁,竹子在黑暗中显得尤为葱郁;而从岛屿出来,又可见到沙滩上的明亮景象。这一联通过对比不同地点的光影变化,凸显了水边的丰富景观。
尾联“更值微风起,乘流丝管声”,为全诗增添了浪漫的氛围。微风吹拂,伴随着丝竹之声,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这一联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还传达出了一种与世无争、恬静闲适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意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令人陶醉于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泛永嘉江日暮回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子容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是在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后,全国上下陷入了混乱。然而,正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张子容却创作了这样一首宁静、悠然的诗歌,反映了他在生活中寻求安宁和愉悦的心情。
在诗歌中,张子容以泛舟江上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日暮时分的景象。他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诗歌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