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歌

标题包含
春歌
去年秋日作秋歌,今年春日奈春何。 往春叠叠叠万古,来春冥冥春更多。 青皇旌旆开天衢,三八二十四头苍龙车。 大开东方宫殿坐,八荒之内交相贺。 红紫茸茸烂如缬,回首柳花扑晴雪。 造物弄人祗片时,弄死世人人不知。 我心清泠湛无边,流光澒洞先天先。 前身本在未铸日月前,黄面瞿昙,长耳老聃,乃吾无量劫后之孙。 后身复现搦碎虚空后,当知所南先生为无量劫前之祖。 人生精魄假合舞幻妄,纷如气丸趒尘土。 偶然而来托为形,飘然而去若无主。 今日之今,霍霍诩诩。 少焉瞩之,已化为古。 胡为堕影黄泗浦,独坐翛然看春雨。 山苍苍,水茫茫,百岁劫劫太极长。 我来濯形白云乡,大笑世上生颠狂。 醉笔作歌字不讹,宛然苍蛟老蜃势相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思肖(1241年-1318年),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他是南宋末年的文人、画家,以画兰著称,有“兰癖”之称。 郑思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于江南各地,结识了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去年秋天吟唱秋之歌,今年春天又如何呢? 往昔的春天层层叠叠堆满岁月,未来的春天在冥冥之中更显繁茂。 青皇的旗帜铺满天际,有三八二十四位青色飞龙驾驭着战车。 坐在东方的巨大宫殿里,天下万国共同庆祝。 红色紫色鲜艳如锦缎,回头一看柳絮如同阳光下的白雪。 造化弄人不过片刻间,世人往往对此浑然不觉。 我的心清澈明亮无边无际,时间的长河汹涌不断。 我的前世本来诞生在日月还未铸造的时代,释迦牟尼、老子这些贤哲,都是我在无数劫之后的后代。 未来我的后世会在虚空破碎后再度出现,那时人们会知道杜南先生是我在无数劫之前的祖先。 人生就像一场梦幻,灵魂与肉体的结合如同尘埃中的气泡。 偶然来到世间化作形体,又飘飘然离去似乎无根无蒂。 现在就是现在,忙碌而又自得。 一会儿看看过去,已经变成了古老的回忆。 为何我沦落在黄泗浦的影子中,独自悠然地看着春雨呢? 山色青青,水面茫茫,百岁的沧桑恍若太初的长梦。 我在白云之乡洗尽凡尘,嘲笑世人的愚昧痴狂。 我用醉意写成的诗歌字字准确,仿佛有苍龙的威严和海市蜃楼的幻象相互交织。
去完善
释义
去年秋日作秋歌,今年春日奈春何:这句中的“奈春何”是一种成语,表示无法适应春天的到来或无法阻止春天的变化。 青皇旌旆开天衢,三八二十四头苍龙车:这句是描述春天的景象,"青皇"指的是春天,"旌旆"是旗帜的意思,"天衢"是天上的大路,这里用来形容天空的广阔,"三八二十四头苍龙车"是指有24条龙拉着的车子,这是古人对春天的一种想象。 红紫茸茸烂如缬,回首柳花扑晴雪:这句是对春天花朵的描绘,"红紫"指代各种颜色的花朵,"茸茸"形容花朵繁茂,"烂如缬"是说花朵鲜艳如同织锦,"回首柳花扑晴雪"则是说春天的柳絮如同雪花一样飘散在空中。 黄面瞿昙,长耳老聃:这两人分别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又名瞿昙)和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又名老聃),这里用他们来形容作者自己哲学思想的高度。 我所南先生:这里是指郑思肖自己,他因思念南宋而自号"所南",表示自己心向南宋。 我来濯形白云乡,大笑世上生颠狂:这句是作者的自我表白,表达了他追求纯净的精神世界,嘲笑世俗的疯狂与无知。
去完善
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春歌》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以四季轮回、万物生长的春天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宏大而深邃的世界观。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首先,诗人以“去年秋日作秋歌,今年春日奈春何”开篇,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春天的期待。接下来,他通过“往春叠叠叠万古,来春冥冥春更多”来强调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永恒活力。同时,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哲学思想:生命如同春天,既充满了生机,又存在着无尽的变化。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青皇旌旆开天衢,三八二十四头苍龙车。大开东方宫殿坐,八荒之内交相贺。红紫茸茸烂如缬,回首柳花扑晴雪。”这些诗句既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也传达了生命的繁华与无常。诗人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生命如同一场戏剧,每个人都有扮演的角色,但最终都会走向死亡。 然而,面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诗人并没有陷入悲观,而是选择了超脱。他用“我心清泠湛无边,流光澒洞先天先。前身本在未铸日月前,黄面瞿昙,长耳老聃,乃吾无量劫后之孙。后身复现搦碎虚空后,当知所南先生为无量劫前之祖”来表达自己对生死的超然态度。他认为,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精神却是永恒的。他把自己看作是无数生灵中的一员,无论前世还是后世,都只是生命的延续,而非终结。 最后,诗人以“胡为堕影黄泗浦,独坐翛然看春雨。山苍苍,水茫茫,百岁劫劫太极长。我来濯形白云乡,大笑世上生颠狂。醉笔作歌字不讹,宛然苍蛟老蜃势相拏”结束全诗,再次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他对生命的豁达态度。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哲理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而多彩的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歌》是南宋诗人郑思肖的一首描绘春天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76年至1279年之间。这一时期,南宋正处于金兵入侵、国势岌岌可危的境地。 在创作这首《春歌》时,郑思肖的个人经历也颇为坎坷。他出身书香门第,年轻时曾应试科举,但因战乱而未能如愿。后来,他投身抗金事业,但由于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他的努力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在此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春歌》,以表达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此外,在郑思肖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兵入侵的危机之中。金兵的侵略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许多城市被毁,百姓流离失所。面对这种局面,郑思肖以诗歌为武器,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这首《春歌》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外敌侵略的愤怒和反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