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郝隆晒腹书图

标题包含
郝隆晒腹书图
七夕庭中罗绮干,邻家应是鄙儒冠。 文章满腹无人识,铺与青天白日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思肖(1241年-1318年),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他是南宋末年的文人、画家,以画兰著称,有“兰癖”之称。 郑思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于江南各地,结识了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郝隆:晋代人,以博学著称,曾参加牛渚(今安徽当涂)的曲水流觞盛会。 2. 晒腹书图:描绘郝隆袒露胸膛,露出满腹文章的画。 3.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相传为牵牛织女相会之日。 4. 罗绮干:华丽的丝织品。 5. 邻家:此处指居住在附近的文人墨客。 6. 鄙儒冠:指地位卑微的士人。 7. 文章:此指诗赋等文学作品。 8. 青天白日:晴朗的天空。
去完善
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郝隆晒腹书图》描绘了一个隐含深刻哲理的场景:在阳光明媚的七夕之日,郝隆这位有才学的文人却鲜为人知,只好将满腹诗书铺开在青天白日之下,以求得他人的认可和赏识。诗人以七夕为主题,巧妙地表达了郝隆胸怀经纶却默默无闻的心境,从而凸显了才华横溢而怀才不遇的社会现象。 诗中,郑思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修辞手法,展现了郝隆内心的无奈与失落。他以“七夕庭中罗绮干”作为开篇,将美丽迷人的七夕情景与郝隆苦闷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讽刺社会的深沉用意。同时,诗人通过对“邻家应是鄙儒冠”的描述,暗示出郝隆遭受到周围世俗的冷落和忽视,使其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文章满腹无人识,铺与青天白日看”,这两句是这首诗的高潮部分,也是诗人最富有张力的表达。郝隆将自己的满腔才学毫不保留地展现出来,渴望得到世人的认可,却因社会不公而始终未能如愿。这种强烈的情感冲击,使得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郝隆的辛酸和哀愁。 总的来说,郑思肖的这首《郝隆晒腹书图》以其深刻的主题、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怀抱经纶却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形象。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诗人批判了封建社会对于人才的不公待遇,以及埋没贤能的现象,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社会关怀和人文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郝隆晒腹书图》是南宋诗人郑思肖创作的一首咏史诗,以魏晋时期的名士郝隆为题材,描绘了他才华横溢、豪放不羁的形象。 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郑思肖作为南宋遗民,对家国之恨有深深的感慨。他看到历史上郝隆晒腹书的故事,不禁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创作这首诗时,郑思肖正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他的家族曾是显赫一时的世家大族,但随着南宋的衰落,家道中落,他本人也因战乱流离失所。尽管如此,郑思肖仍然坚守气节,拒绝与元人合作,坚决不做官。这使得他在诗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立场。 与此同时,郑思肖生活的时代正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文人墨客们都以儒家经典为依据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主张。郝隆晒腹书的故事正好反映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追求自由、崇尚个性的精神风貌,这与郑思肖所向往的理想人格不谋而合。因此,他通过描绘郝隆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