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风行十八日早作

标题包含
南风行十八日早作
吾闻黄帝张乐洞庭野,始意庄生言故假。 又闻湘灵鼓瑟进玄螭,亦意屈子夸厥辞。 属行洞庭四月半,南风三日吹不断。 黄昏犹是天陆离,午夜忽成云片段。 病夫数起不知睡,数起侧听仍熟视。 恍疑帝乐尚铿鍧,又谓湘弦发幽閟。 乃知二子元非虚,吾闻自用耳目拘。 须臾月落天向晓,依旧南风波浩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蕃(895年-970年),字昌龄,又字仲宾,号章江先生。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赵蕃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赵崇祚是唐朝末年的进士,曾任翰林学士。赵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听说黄帝在洞庭荒野上设置音乐,开始理解庄生的话语所以假设(神话中的故事)。 又一次听闻湘水女神弹奏古筝引来黑色神龙,也理解了屈原骄傲的言辞。 我在四月中旬来到洞庭湖,南风吹拂三天不停歇。 黄昏时天空仍有光芒闪烁,午夜突然乌云密布。 病人多次起床无法入睡,多次起床斜耳倾听仍然仔细观察。 恍惚中感觉天上的音乐还在铿锵作响,又说湘水女神弹奏的琴声激发深藏的情感。 然后明白这两位(黄帝、湘水女神)并非虚构,我所听到的是自己用耳朵和眼睛去理解的。 过了一会儿月亮落下天空转向黎明,依然有南风涌起波涛汹涌。
去完善
释义
1. 洞庭:这里指湖南岳阳的洞庭湖。 2. 张乐:设乐,奏乐。 3. 庄生: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4. 故假:故意假设的。 5. 湘灵:即湘水之神,屈原在《楚辞·远游》中提到“使湘灵鼓瑟兮”。 6. 玄螭:传说中的水怪。 7. 屈子: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与著名诗人,创作了《离骚》等许多传世名篇。 8. 厥辞:他的言辞。 9. 四月半:四月中旬。 10. 湘弦:湘灵弹奏的琴弦。 11. 幽閟:深邃,幽静。 12. 耳目拘:受到听觉和视觉的限制。 13. 向晓:临近拂晓的时候。 14. 浩渺:形容水面辽阔。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作者心境的诗。诗人在四月的洞庭湖畔感受到了南风的吹拂,从黄昏到午夜,风势时强时弱,天空中的云彩也随着风的变化而变化。诗人以“病夫”自称,暗示他此时的心情并不平静,他多次起身倾听风声、观察云彩,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诗人提到黄帝和湘灵,这两个形象分别代表了古代的音乐家和神灵。通过他们的音乐作品,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诗人也在反思自己,他认为自己的所见所闻可能并非完全真实,而是受到自己感官的限制。 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他的期待:尽管月色渐淡,天空即将破晓,但南风仍在吹拂,洞庭湖的水面依然浩渺。这表明诗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相信美好的事物将永远存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风行十八日早作》是南宋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描绘南方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0年左右的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赵蕃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波折。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年轻时便才华横溢,但因为政治原因,他的仕途并不得意。赵蕃曾一度被贬谪,但他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在赵蕃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历史的转折期。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但国力日渐衰弱。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政治腐败严重。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住赵蕃探索真理的脚步,他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笔书写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