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请兵道中作

标题包含
请兵道中作
八表同昏草露深,西风愁绝不成吟。 申包胥有伤时泪,南霁云无食肉心。 日月重光天与子,山河正统古犹今。 微生千里间关意,净洗妖氛待相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萧立之(1203年-?),字斯立,号冰崖,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中期的著名文人,与陆游、杨万里等人有交往。 萧立之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曾参加科举考试并高中进士。历任州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周围的景色都变得昏暗,草丛中的露水浓重,秋天的西风令人感到悲伤无法吟诗。历史上壮志未酬的人物,如申包胥和南霁云等,他们的境遇让人伤痛。天上日月交替,如同人间的朝代更迭;山山水水自古至今依然见证着历史的脉络。世间万象变化无常,我们要洗净这纷扰的氛围等待和谐的重现。
去完善
释义
1. 八表:八方之外,指广大范围的地方。 2. 申包胥: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因在国家危难时,哭求秦国出兵救楚而被誉为忠诚的典范。 3. 南霁云:唐朝的名将,因在战乱期间坚守城池,宁愿饿死也不吃敌人给的食物而闻名。 4. 重光:太阳和月亮的光辉再次出现,象征着国家的中兴。 5. 天与子:皇帝和人民的关系。 6. 正统:王朝的合法继承人或政权。 7. 微生:即平民百姓。 8. 间关:喻指跋涉艰险的路程。 9. 相霖:意为等候甘露的到来,这里比喻等待国家复兴的时刻。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八表同昏草露深,西风愁绝不成吟”,渲染了当时衰败的景象和哀伤的气氛。“八表同昏”意味着四面八方都是一片昏暗景象,"草露深"暗示着秋天的到来,给人一种悲哀、沉重的感觉。“西风愁绝不成吟”则体现了诗人因内心苦闷而无法抒发情感的状态。 颔联“申包胥有伤时泪,南霁云无食肉心”,诗人引用了历史人物申包胥和南霁云,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和责任感。其中“申包胥有伤时泪”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痛苦感同身受;“南霁云无食肉心”则赞美了南霁云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颈联“日月重光天与子,山河正统古犹今”,诗人借用日月重光这一形象描绘出国家复兴的希望,表明在国家危难之际,人民更应团结一致,共赴国难。同时诗人还强调了山河正统的重要性,指出自古以来,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是永恒不变的使命。 尾联“微生千里间关意,净洗妖氛待相霖”,诗人表达自己虽然力量微小,但也要为国家尽忠效死。“净洗妖氛待相霖”,表明诗人渴望消灭敌寇,恢复国家安宁的心情。整首诗既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感慨,又表现出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请兵道中作》是南宋诗人萧立之作于公元1279年左右的一首五言诗。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金国和蒙古的侵略之下,国势日衰。萧立之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他的人生际遇也充满了艰辛。他曾担任地方官职,但受到排挤,后来被迫辞官回乡。在回乡途中,他写下了这首《请兵道中作》,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南宋末年,金国和蒙古先后对南宋发动战争,使得南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军事无能,导致国家的败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萧立之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他深感痛心,但又无力回天,只能以诗文抒发自己的忧虑和愤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