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船子赞

标题包含
船子赞
孤踪短艇寓江滨,眼盖乾坤彻骨贫。 接了夹山钻入水,至今恩怨不曾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艘孤独的船只停泊在江边,眼中所见的天地万物都是如此的贫穷。当我在夹山附近潜水时,我与这里的恩怨至今仍无法区分。
去完善
释义
"船子赞":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江边孤舟中的情景,表达的是对贫困生活的体验和对世事的感慨。 "孤踪短艇寓江滨":诗人以孤舟为家,居于江边。"孤踪"表示孤独的身影,"短艇"指小型的船只,"寓江滨"则是住在江边。 "眼盖乾坤彻骨贫":诗人用双眼所见的世界,充满了贫穷和困苦。"眼盖乾坤"表示诗人用眼睛看到整个世界的变化,"彻骨贫"形容极度贫困的状态。 "接了夹山钻入水":这是引用的一个佛教典故。据传,夹山善会禅师在向船子德诚请教禅机时,船子德诚一言不发,忽然将夹山推入水中。夹山在水中挣扎后,船子德诚才把他拉起来。这个故事用来比喻师徒之间的心意相通,以及禅宗传承的智慧。 "至今恩怨不曾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往事的回忆和对禅师生死之别的感慨。"至今"表示时间流逝,但曾经的恩情和怨忿却仍然难以忘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边画面,诗人以简洁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孤独的渔人形象。他驾着一艘小船,独自漂泊在江面上,眼中所见的天地万物都显得如此渺小,他的内心世界则是一片淡泊与宁静。诗人通过对这位渔人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船子赞》是唐代高僧释师体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乘船游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师体正值中年,他曾在长安、洛阳等地游学,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和经验。然而,他并未在庙堂之上追求名利,而是选择出家为僧,以佛学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钻研佛学经典,参禅悟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佛学思想体系。 唐宪宗时期,唐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佛教作为当时的主流宗教之一,受到了朝廷和民众的广泛尊崇。释师体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僧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广为传颂,对于推动佛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