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九首 其八
即心是佛,颟顸淈𣸩。菽麦不分,光阴飘忽。三杯两碗背爷娘,百怪千妖同一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中有佛,自然明了。如同豆麦难以区分,时光流转,恍若飘渺。三杯两盏淡酒离亲人远去,千百妖怪共居一巢。
去完善
释义
1. 即心是佛:佛教禅宗的一句禅语,意为内心的纯洁、空明、平静就是佛性的表现。
2. 颟顸:糊涂、不明事理的样子。
3. 淈𣸩:形容沉溺于某种事物中无法自拔。
4. 菽麦不分:比喻分辨不清好坏、是非。菽和麦都是农作物,这里用来表示相似的事物。
5. 三杯两碗:指饮酒吃饭的简单生活。
6. 背爷娘:指背离父母所教导的道德规范。
7. 百怪千妖:泛指各种鬼怪、妖精。
8. 同一窟:都在同一个地方,形容聚集在一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颂古二十九首·其八》是一首描绘禅意和人生哲理的古诗。诗人以“即心是佛”为出发点,表达出内心的信仰与追求。"颟顸"和"淈𣸩"这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探索真理时的迷茫和困惑。接下来的"菽麦不分"则表达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模糊和混淆,同时用"光阴飘忽"来形容时间的流逝,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三杯两碗背爷娘,百怪千妖同一窟"更是生动地刻画了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诱惑时,应保持内心的淡定和超脱,达到万物一体、和谐的境地。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充满了哲理,又富有文学韵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二十九首 其八》这首诗的作者是释师体,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僧。释师体,号临济,生于北宋时期,他的一生都在南宋度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南宋初期,大约公元1140年左右。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但国家仍处于外患内忧之中。金国对南方的入侵,使得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背景下,释师体作为一位禅宗僧人,他以诗歌表达出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众生疾苦的关切。
在释师体的生活中,他云游四方,广结善缘,以诗歌表达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感悟。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哲理和智慧,深受后世文人雅士的喜爱和推崇。在《颂古二十九首 其八》这首诗歌中,释师体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以及对世事的无常和痛苦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