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奕上人
金华道人少而壮,学道苦心知趣向。
俊如秋鹰方振扬,快似马驹绝超放。
无准软顽痴绝痴,领过不消渠一状。
前年相别五峰巅,今年相见松江上。
无影枝头拾得春,要去北山呈伎俩。
北山老人眼{左月右上艹下合}痴,毒手恶拳难近傍。
跨门一机我识渠,脚跟定与三十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华道人在少年时就健壮敏捷,学道之心的坚定明确使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聪明、敏捷,如同秋天的雄鹰正在展翅飞翔,又像奔腾的马驹一样快速自如。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懈怠,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的信念。
我们曾在五峰之巅告别,如今又在松江相遇。他似乎在树上摘取了春天的影子,即将前往北山展示他的才能。然而北山的老者对他的技艺并不欣赏,甚至不愿与他亲近。但我在跨过门槛的那一刻就认识了他,我觉得他的坚韧和决心值得称赞,尽管有时他可能受到一些委屈。
去完善
释义
1. 金华:地名,即今浙江省金华市。
2. 道人:此处指佛家出家人。
3. 五峰巅:位于湖北省的著名佛教圣地五峰山。
4. 松江:即今上海市松江区,因流经此区的古松江得名。
5. 北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的山名。
6. 眼{左月右上艹下合}痴:形容眼光昏花,看不清东西。
7. 一机:一件事情,这里指的是关于跨门的事情。
8. 三十棒:指严酷的惩罚,用在这里是形容对对方的教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道璨(1202-1285)所作,题目中的“奕上人”指的是法号“奕如”的高僧。诗中作者以生动活泼的笔触描绘了奕如和尚的言行举止和才情风貌。
首联“金华道人少而壮,学道苦心知趣向。”描绘了奕如年轻有为的形象,他勤奋地修习佛法,一心向善。“俊如秋鹰方振扬,快似马驹绝超放。”比喻奕如的才能像秋天的雄鹰一样刚毅勇猛,又像奔跑的马驹一般迅速敏捷。这些描述表现出奕如的聪慧、果敢和才情。
颔联“无准软顽痴绝痴,领过不消渠一状。”表达了对奕如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的赞美。虽然他的生活看起来有些散漫随意,但他的悟性和智慧却无人能及。
颈联“前年相别五峰巅,今年相见松江上。”提到两人在不同的地方分别相遇,体现出两人友谊深厚,缘分匪浅。
腹联“无影枝头拾得春,要去北山呈伎俩。”表示奕如看似平凡的举动里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奕如想要向更高的境界追求的决心。
尾联“北山老人眼{左月右上艹下合}痴,毒手恶拳难近傍。跨门一机我识渠,脚跟定与三十棒。”描述了奕如对待恶势力的坚韧和坚定,体现出他的勇敢和不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奕上人》是南宋时期释道璨的一首送别诗,具体创作时间无法考证。释道璨(?-1192年),宋代云门宗僧,俗姓陈,号白石,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在宋朝末年的乱世中,释道璨游历四方,曾在天童山及福建等地修行讲学。他的诗歌表达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战乱的痛苦反思。
在本诗的创作时间内,南宋处于与金、元对峙的局面,战乱频繁,民不聊生。释道璨作为一介僧人,虽然远离尘世纷扰,但仍能感受到时代的风云变幻。他在诗中将个人的离愁别绪融入到了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