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横浦有感

标题包含
横浦有感
风雨忧时梦不成,忍将佞舌博功名。 学如谷永生何辱,节若刘陶死亦荣。 苍藓无心同客静,寒梅有眼照人明。 此邦风物多淳古,曾识濂溪与二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黻(1498年-1527年),字德温,号节庵,浙江温州府乐清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 刘黻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吏科给事中。他在任期间,直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风雨交加的日子,我忧虑难眠,无法成梦,却只能忍住用虚伪的言辞去换取功名。学习就如同谷物的生长,自然而然地增长,无需感到羞耻;坚守气节,就如同刘陶一样,即使死去也是光荣的。身边的苍苔无心地伴随着我保持宁静,而寒梅则以她的花蕾照耀着我。这个地区的人文风情如此醇厚古朴,似乎曾经遇到过周敦颐和程颢、程颐两兄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横浦:指横浦关,位于广东潮州府潮阳县(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附近。 2. 刘黻(fú):南宋末年文人,字声伯,号蒙川,临江军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人。曾任广东潮州府潮阳县令。 3. 风雨忧时梦不成:意为在风雨飘摇的忧虑时期,连做梦都无法安心。形容国家局势危急,心情忧虑沉重。 4. 忍将佞舌博功名:忍心用谄媚的言辞去谋求功名。 5. 学如谷永生何辱:学习如同谷子一样,即使生存受到侮辱,也能不断地生长。 6. 节若刘陶死亦荣:坚贞的气节如同东汉刘陶那样,即使死去也是光荣的。 7. 苍藓无心同客静:青苔没有心机,与客人一同静默。 8. 寒梅有眼照人明:寒梅有眼睛,照亮了周围的一切。 9. 此邦风物多淳古:这里的景物充满古朴的气息。 10. 曾识濂溪与二程:曾听说过周敦颐(濂溪先生)和二程(程颢、程颐)的事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横浦有感”为题,表达了诗人刘黻在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的环境中,忧国忧民,坚守信念的情怀。全诗分为七联,每联都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寓意。 首联描绘了诗人由于忧虑国家和民众的命运而无法入睡的现实情境,表达了对当时佞臣当道的不满和愤怒。诗人宁愿放弃追求功名利禄的机会,也不愿意用花言巧语来换取荣华富贵。 颔联通过对比学习的意义和失节者的耻辱,强调知识分子应保持气节,坚定信念,为国家和社会的正义事业奋斗不息。这里的“学如谷永生何辱”是借用谷子春天发芽,秋天成熟的自然规律,比喻人生应该像谷子一样脚踏实地,遵循自然之道;而“节若刘陶死亦荣”则是借用东汉名士刘陶的名节,指出即使牺牲生命,也要捍卫自己的信念。 颈联通过对“苍藓”“寒梅”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宁静致远的境界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尽管身处困境,诗人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尾联则表达出诗人对于横浦这个地方的热爱和敬仰,这里的风土人情充满了淳朴和古朴的气息。同时,诗人还提到了周敦颐和程颢、程颐这两位理学家,暗示自己要向他们学习,为弘扬儒家的道德伦理而奋斗。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横浦有感》是南宋诗人刘黻于淳熙十年(1183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时正值金兵入侵,山河破碎之际。 刘黻,字祥翁,号简斋,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人,历任谏议大夫、侍御史等职。他的父亲刘子羽曾担任四川宣抚使,后战死沙场,这使他深感国事艰难,立志报国。然而,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他在横浦目睹了战乱后的惨状,内心忧愤不已,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在创作《横浦有感》时,刘黻正面临着家国之痛和个人理想破灭的困境。一方面,他忧心忡忡国家的命运,另一方面,他对朝廷的无能和民间的疾苦感到深深的无奈和失望。这一时期,南宋社会矛盾激化,民族危机严重,文人志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然而,刘黻却因受到权臣排挤而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在这样的背景下,《横浦有感》展现了刘黻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时代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