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耒阳黄宰诗卷

标题包含
题耒阳黄宰诗卷
诗卷来何处,棠阴日夕佳。 令人添白发,及此有黄花。 事业谁千载,文章各一家。 何时定还阙,解柂向长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傅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师从郑伯熊、吕祖谦等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来源于何处?梧桐树荫下,夕阳时分美景如画。 它让人感叹岁月催人白首,同时也带来金黄色的菊花。 谁是流传千年的伟大人物?文人墨客各有千秋。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地?解开船舵驶向长沙。
去完善
释义
1. 耒(lěi)阳:湖南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2. 黄宰:生卒年不详,字叔纯,号灌圃,北宋诗人,曾任文州刺史、祁州刺史等; 3. 棠阴:喻指美好的树荫,这里用来形容耒阳县的美景; 4. 白发:指年纪已老的人; 5. 黄花:即菊花,用来比喻作者的友情或者与黄宰的交情; 6. 事业:这里指的是做官治理国家的事务; 7. 文章:这里的“文章”是泛指各种学术著作或文学创作; 8. 还阙:阙,古代宫殿门前的楼观。还阙指回到朝廷复命; 9. 解柂(duò):柂,船舵。解柂指解开船舵,停止航行; 10. 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唐代江陵府下辖县,位于耒阳县以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耒阳黄宰诗卷》,作者是南宋诗人陈傅良。诗歌的主题是对黄宰的诗卷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以“诗卷来何处”起句,表达了诗人见到黄宰诗卷时的惊喜和好奇;接着用“棠阴日夕佳”来形容诗人所处的环境之美,为全诗营造了宁静的氛围。颔联通过“令人添白发,及此有黄花”描绘了时光荏苒、岁月催人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事业谁千载,文章各一家”则是对黄宰才华的赞扬,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自己文章的自信。尾联“何时定还阙,解柂向长沙”则寄托了诗人对黄宰的思念之情,期待能与他再次相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黄宰诗卷的喜爱,又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耒阳黄宰诗卷》是南宋诗人陈傅良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这一年,陈傅良被任命为福建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时值秋天,他游览耒阳,看到黄宰的诗卷,深有感触,于是写下这首诗。 陈傅良(1137-1223),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文学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国子司业等职。陈傅良在政治上主张抗金,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奔走。他在文学上以诗歌和散文见长,作品主要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宋宁宗时期的南宋朝廷,内忧外患并存。一方面,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南宋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傅良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写下了许多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作品。 在这首《题耒阳黄宰诗卷》中,陈傅良通过对黄宰诗卷的欣赏,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借诗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对社会的关注。诗中描绘了耒阳县的风光景物,以及黄宰的人生态度,展示了陈傅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