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月二十二日晚秋曲宴

标题包含
九月二十二日晚秋曲宴
昊穹垂祐福群生,凉德惟知监守成。 禾黍三登占叶气,箫韶九奏播欢声。 未央秋晚林塘静,太液波闲殿阁明。 嘉与臣邻同燕乐,益修庶政答丕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蓝天保佑众生福祉,谦逊品德唯有通过努力坚守来成就。丰收的季节让人感受到蓬勃的气息,优美的音乐带来欢乐的声音。秋天的未央时分,树林和池塘显得格外宁静;宽广的湖泊中,宫殿和水榭倒映出明亮的光影。愉悦地与朋友们共同享受宴会之乐,更要精进各项政务以回应和平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昊穹:天空,苍天。这里指代上天。 2. 垂祐:保佑,赐福。 3. 福群生:使众生得到幸福。 4. 凉德:谦称自己的德行。 5. 监守成:监督和管理国家的成就。 6. 禾黍:禾苗和小米,代表庄稼丰收。 7. 三登:古代庄稼一年分为春、夏、秋三熟,这里形容庄稼收成良好。 8. 占叶气:通过观察树叶的生长情况来判断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9. 箫韶:古代音乐名曲,这里代指优美的音乐。 10. 九奏:古代宫廷音乐的演奏形式,反复演奏九次。 11. 未央:汉宫名,这里代指皇宫。 12. 林塘:林木和水塘,这里代指皇宫周围的景色。 13. 太液: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湖泊,这里代指皇宫园林。 14. 波闲:水波平静,这里形容皇宫园林的宁静景象。 15. 嘉:美好,赞美。 16. 臣邻:身边的臣子。 17. 燕乐:宫廷宴会时的音乐。 18. 益修:进一步改善。 19. 庶政:各种政务。 20. 答丕平:报答太平盛世。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皇帝在秋天的宴会之上和臣民一同欢庆的场面,同时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诗歌首先赞美了苍天垂佑众生,意指皇帝的圣明,接着描述了丰收的景象以及音乐的美妙,象征着国家繁荣昌盛。然后描述了皇宫中的宁静和光明,体现了皇室的威严。最后表示皇帝愿意与臣民共享欢乐,治理好国家以回报苍天的恩赐。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皇家气派,展现了宋朝盛世的场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月二十二日晚秋曲宴》是南宋诗人宋孝宗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9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宋孝宗在位已经二十一年,他继承了父皇宋高宗的皇位,成为南宋的第五位皇帝。虽然他的父亲在位期间并未收复中原失地,但宋孝宗即位后积极备战,恢复中原的决心坚定,这使得他在位期间的国家实力逐渐恢复,局势相对稳定。 然而,尽管国家实力有所恢复,但当时的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而国内的农民起义也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宋孝宗深感重任在肩,为了巩固政权、安抚百姓,他在九月二十二日晚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秋日曲宴,邀请文武百官和名士共襄盛举。 这场宴会既是对国家的祝愿,也是对民众的信心提振。宋孝宗希望通过这次宴会,展现出朝廷的繁荣昌盛,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凝聚人心,共同应对外患内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宋孝宗创作了这首《九月二十二日晚秋曲宴》,以表达对国家和民众的深深祝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