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春侨居无为寺归云阁以十五游方今五十为题信笔十首终在五首 其三
十五游方今五十,客亭杨柳感人多。
江山是处逢春好,风月关情奈老何。
冒雨花开新接树,衔泥燕补旧营窠。
故园昨夜思归切,听得櫂船人唱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十年前漫游四方,如今已年逾半百。异乡客栈旁的杨柳,触动了我心中深重的思乡之情。
祖国的山川景色在春天焕发出勃勃生机,美好的风光让我感慨万千,可惜岁月不饶人,我已经老去。
雨滴滋润着花儿开放,柳树的新枝渐渐繁茂。燕子辛勤地衔来泥土修补鸟巢。
昨晚我在梦中回到故乡,思念之情愈发强烈,耳边传来船家唱着歌曲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癸酉:指农历年支中的癸酉年,这里没有具体的年份信息。
2. 侨居:寄居,暂时居住。
3. 无为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古刹。
4. 归云阁:可能是指一种特殊的建筑,也可能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
5. 十五游方:是指十五岁离家出游,寻求真理和生活道路。
6. 人多:形容情感丰富的人很多。
7. 是处:到处,所有地方。
8. 逢春好:春天到来时的美景。
9. 风月:风和月,代指美好的景色。
10. 关情:引起人的感情。
11. 奈老何:奈何老矣,表达对年龄增长的无奈。
12. 冒雨花开新接树:冒着春雨开放的花朵和新的树木生长在一起。
13. 衔泥燕补旧营窠:燕子用嘴叼着泥修补旧的巢穴。
14. 故园:故乡,指诗人的家乡。
15. 櫂船:划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癸酉春侨居无为寺归云阁以十五游方今五十为题信笔十首终在五首 其三》,作者为释行海。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十五岁时离开家乡,开始了游方的生活,如今已经年过半百。他感慨万千,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山的美好、风月的关情以及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在第一句中直接点明自己的年龄,表明自己从十五岁的少年时代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岁月。“客亭杨柳感人多”则形象地描绘了游子在外漂泊多年的辛酸与无奈。接下来的两句,“江山是处逢春好,风月关情奈老何”,诗人表达了虽然年岁已高,但仍能欣赏到各地美好的风景,感受到风月带来的无尽关爱,然而岁月无情,终究无法抵挡住老去的步伐。
诗人继续在第四、五句中,通过对“冒雨花开新接树,衔泥燕补旧营窠”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生命的顽强力量。诗人借这些自然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最后两句“故园昨夜思归切,听得櫂船人唱歌”,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尽管离家多年,但他依然怀念故乡,想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回忆过去,抒发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南宋诗僧释行海之手,作于癸酉年(公元1213年)的春天。此时正值南宋中期,国家政治昏暗,战乱频繁。释行海在这一年春天旅居无为寺的归云阁,感慨自己的游方经历,写下了这十首诗。
释行海早年因家贫出家为僧,游历四方,曾云游至南京、扬州等地。后来回到家乡湖州,结识了陆游等文人墨客,受到了陆游等人的赏识和支持。然而,释行海的游方生活并不平静,他曾在一次出游中遭遇强盗抢劫,险些丧命。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岌岌可危,北方金国对南宋的进攻日益猛烈,民间疾苦日重。释行海作为一个出家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体察和关心。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这首诗中,他以“十五游方今五十”为题,回顾自己五十年的游方生涯,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