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刘奉礼书斋

标题包含
题刘奉礼书斋
人尚西斋学,家承北第荣。 锦囊添句重,蟾滴试毫轻。 底法成新构,开书泣旧楹。 丹山消息断,喜见凤雏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宿(995年-1067年),字武平,北宋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胡宿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历任地方官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人们热衷于向西斋学习,家庭则继承着北方门第的荣光。 在锦囊中增添佳句显得格外珍贵,用蟾滴试墨却感觉轻松自如。 以独特的方法构建新的建筑,翻开书籍便能触动旧日的回忆。 虽然与丹山的联系中断了,但喜悦地听到了凤凰的啼鸣之声。
去完善
释义
1. 人尚西斋学:指人在西边的书房中学习。"西斋"在这里指的是作者的书房,"尚"是学习的意思。 2. 家承北第荣:指家族继承了北方的繁荣景象。"北第"在这里是指北方的家世,"承"是继承的意思。 3. 锦囊添句重:将诗句记录在锦缎制作的锦囊中,显得格外珍贵。"锦囊"是指用锦缎制作的口袋,"添句重"是说诗句被赋予的重要性。 4. 蟾滴试毫轻:使用蟾蜍形状的水滴来蘸取墨水,书写起来感到轻松愉快。"蟾滴"是指蟾蜍形状的水滴,"试毫轻"是描述写字时的轻松感觉。 5. 底法成新构:采用了何种方法完成了新的建筑结构。"底法"是指某种方法或技巧,"新构"是指新的建筑物或建筑结构。 6. 开书泣旧楹:打开书本看到曾经旧的柱子,不禁令人感伤。"泣"在这里是指感动落泪。 7. 丹山消息断:无法得知丹山的消息。"丹山"是指红色的山峰,这里可能比喻某个地方或者人。"消息断"是指失去了联系或者没有获取到信息。 8. 喜见凤雏声:很高兴听到凤凰的声音。"凤雏声"是指凤凰的鸣叫声,这里可能是比喻优秀的文章或诗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刘奉礼书斋”,描绘了诗人眼中的刘奉礼的书斋景致及人物形象。诗的前两句描述刘奉礼的学习环境和家庭背景,暗示其书香世家的身份;接下来的四句通过比喻手法,进一步展现了刘奉礼的诗才横溢和挥洒自如的书法技艺;随后两联则通过对书斋内景的描绘以及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在此环境中感受到的新知与旧情相互交织的氛围。最后两句以传说凤凰不再鸣叫、今闻其声的寓言,赞美了刘奉礼诗歌作品的高雅脱俗。整首诗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了胡宿独到的诗词鉴赏能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题刘奉礼书斋》,是由北宋著名文人胡宿所创作的。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57年,正值宋仁宗嘉祐二年。此时,胡宿作为翰林院的掌院学士,负责起草皇帝诏令和朝廷文书,而刘奉礼则是他的朋友和同事。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科举制度也使得文人士大夫的地位逐渐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宿和刘奉礼等文人志士都在积极寻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途径。他们崇尚儒家思想,关注民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胡宿在翰林院的任职期间,与刘奉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工作之余,常常相互交流文学创作的心得体会,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这首《题刘奉礼书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胡宿对刘奉礼勤奋治学、严谨从政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他们之间深厚友谊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