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四

标题包含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四
压境号民苏,连甍竞乐输。 万桑丰岁计,一节赴朝趋。 安稳舟无恙,雍容骑甚都。 赠言聊纪盛,为颂愧非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抃(998年-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以清廉著称,被誉为“铁面御史”。 赵抃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百姓生活安宁,繁荣昌盛共享乐。 丰收季节贺丰收,共庆丰收显喜悦。 出行船只平安归,道路从容舒畅行。 记录盛况表达祝愿,歌颂盛世却非诗人。
去完善
释义
1. 压境:临近边境;在边界上。这里形容地方官员治理的地方靠近边境。 2. 号:称,叫做。民苏:指民众的生活得到复苏。 3. 连甍:指毗邻的房屋。这里用以描述城市繁荣的景象。 4. 万桑:泛指繁多的桑树。这里的“万”是虚数,表示很多。 5. 丰岁计:丰收的年景。 6. 一节:一个段落,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身份或地位。这里指的是李运使学士的身份。 7. 赴朝趋:指前往朝廷。 8. 安稳:平稳而安定。 9. 舟无恙:船只平安无事。这里指李运使学士乘坐的船只安全抵达。 10. 雍容:指气度宽宏,仪容庄重。 11. 骑甚都:骑着马的人很威风。 12. 赠言:这里指写诗赠送。 13. 聊纪盛:暂且记录盛况。 14. 为颂:写赞美之词。 15. 非夫:不才,谦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赵抃所作,描述了李运使学士赴阙(即进京朝见皇帝)的情景。首联描绘了边境地区的繁荣景象,人民安居乐业,房屋毗连,表现出人民的喜悦和繁荣。颔联则强调了一年的丰收景象,桑树繁茂,百姓丰收在望。同时,也表现了李学士肩负着重任,即将赶赴朝廷。颈联描绘了平安出行的场景,船只平稳,马匹雍容,显示出李学士的庄重与威仪。尾联则是诗人的自嘲之语,虽为歌颂李学士而作,但自认文采不及。整首诗通过对李学士赴阙过程的描绘,展现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国家的繁荣昌盛以及李学士的威仪庄重,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自豪和对李学士的美好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 其四》是宋代诗人赵抃在公元1043年所作。这首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的北宋王朝正处于繁荣昌盛的仁宗时代。诗人在这一时期担任知州等职务,负责管理地方事务,同时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赵抃这一时期的际遇主要表现为他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勤政廉政等方面。他在担任成都知府期间,曾大力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现象,使得地方政务得以肃清,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同时,他还提倡教育,兴办学校,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这些经历都为他日后成为一代名臣奠定了基础。 与赵抃所处时代相关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北宋仁宗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这一时期,北宋王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较为稳定和繁荣的阶段。政治上,仁宗皇帝以儒学为指导,重视选拔人才,选拔官员实行科举制度,使得大批有识之士进入国家政权机构。经济上,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十分活跃,城市繁荣,商品经济日益发达。文化上,儒家文化得到发扬,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苏轼、辛弃疾等文学家的作品都在这一时期诞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