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庄谢客
渐撤疎篱短作垣,与春期约老田园。
晴多易得花开早,地迥难藏鸟语喧。
我欲偷安频谢客,人谁见许数敲门。
定知桃李平生误,下已成蹊漫不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逐渐拆掉稀疏的篱笆改成短墙,和老朋友约定在春天的田野。晴天很多,花儿早早开放,地方偏远,鸟儿却叫得很喧嚣。我想要安静下来频繁谢绝客人,谁会理解并不断敲门呢?我知道桃李这样的树很受人喜爱,树下已经自然形成小路,但是没有人说。
去完善
释义
1. 疏篱:稀疏的篱笆墙,此处形容住宅环境的简陋。
2. 短作垣:把矮墙当做宅院的外围围墙。
3. 与春期约老田园:这里是说在春天来临时,我选择在田园生活中度过晚年。
4. 晴多易得花开早: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花儿早早地开放了。
5. 地迥:地理偏远。
6. 鸟语喧:鸟儿喧闹,指代自然环境中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7. 我欲偷安频谢客:我想要在此处过上平静的生活,所以频繁拒绝拜访者。
8. 见许:认可,同意。
9. 数敲门:多次前来拜访。
10. 定知:知道确定的事情或情况。
11. 桃李平生误:我这一生都在像桃李一样招摇着引来众人注意。
12. 下已成蹊:下面已经形成一条小路。
13. 漫不言:随意地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湖庄谢客”,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色的美好和自己的归隐之心,表达了谢绝社交、亲近自然的情感。首联写撤去稀疏的篱笆,缩短为矮墙,与春天约定在老田园里共度时光。颔联描写晴朗的天气使得花儿早早绽放,地处偏远使得鸟儿欢快喧闹。颈联中,作者表示自己希望过上安静的生活,频繁谢绝访客;然而人们却不理解他,依然多次前来拜访。尾联则表达出诗人的超脱:尽管桃李树招来了诸多误解和纷扰,它们仍然默默生长,并未因此言怨。诗人以桃李自喻,流露出恬淡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湖庄谢客》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曹彦约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
在这个时期,曹彦约作为南宋政坛的重要人物,曾历任多地知州,对民生和时政有深刻的了解。他一生以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为指导,致力于政治改革和社会稳定。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多次受到贬谪,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一种无奈和厌倦的情绪。
在诗歌《湖庄谢客》中,曹彦约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的隐逸之志和对官场的厌倦。这首诗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失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