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三年曾不窥园树。
辛苦萤窗暮。
怪来文誉满清时。
柿叶书残犹自、日临池。
春秋新学卑繁露。
黄卷聊堪语。
家人不用寄龟诗。
行看升平楼外、化龙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从未在花园中虚度时光。
我日夜辛勤地学习,像萤火虫在夜晚发出微弱的光芒。
难怪我在文学界的声誉如此之高。
即使在柿子叶枯残的时候,我仍然每天都在临池边读书。
我最近学习了《春秋》和《繁露》等新的知识。
这些珍贵的书籍让我感到欣慰。
家人们不必再为我担心。
我将像一条巨龙一样腾飞,飞向成功的彼岸。
去完善
释义
1. "三年曾不窥园树":这里的"园树"指的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园田居",表示田园生活。"三年"指的是求学的时间。这句意思是说他三年中没有时间关注田园生活,一心求学。
2. "辛苦萤窗暮":"萤窗"源于车胤囊萤夜读的典故,指勤奋学习。这句表示他日夜勤奋学习的艰辛。
3. "怪来文誉满清时":"清时"是政治清明的时代。这句意思是,因为他的勤奋学习,所以在政治清明的时代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4. "柿叶书残犹自、日临池":这句是说,即使写过的柿叶信已经破旧,他依然坚持每天去池塘边读书。
5. "春秋新学卑繁露":"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卑"有接近的意思,"繁露"是西汉学者董仲舒的名著,这里用来指代儒家经典的研究。这句表示他在研究儒家经典的过程中,对新的学术观点保持开放的态度。
6. "黄卷聊堪语":"黄卷"指书籍,"聊堪"指勉强可以。这句表示他虽然辛苦读书,但书中也有值得谈论的内容。
7. "家人不用寄龟诗":"寄龟诗"是指预言科举考试结果的诗歌。这句表示他相信自己的实力,不需要通过龟诗来预测结果。
8. "行看升平楼外、化龙归":"升平楼"象征科举考试成功,"化龙"源自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比喻科举及第。这句表示他有信心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飞跃。
去完善
赏析
《虞美人》是一首描绘文人学者勤奋攻读和谦虚态度的词作。上片首先通过描述作者三年来废寝忘食地苦读,强调了他的勤奋与努力。接着“怪来文誉满清时”一句表现了作者的谦虚品质,认为自己之所以在文坛上有一定的声誉,不过是自己的努力和执着所至。下片则通过“春秋新学卑繁露,黄卷聊堪语”表达出作者追求知识的精神面貌,以及在与他人交流学问时的谦逊态度。最后“家人不用寄龟诗。行看升平楼外、化龙归”表达了作者期望自己通过不断努力和积累,最终实现学问上的突破和成就,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美好愿景。这首词通过讲述作者自身的求学经历和对知识的向往,展现了他勤奋、谦逊的品质以及对未来的信心与决心,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虞美人》是南宋著名词人葛胜仲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8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政治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一年里,葛胜仲曾任尚书省郎中、秘书少监等职,后因直言不讳而触怒权臣秦桧,被贬为知德庆府事。在人生波折的背景下,葛胜仲通过创作这首《虞美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与金朝的战争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统治者却沉迷享乐,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这使得葛胜仲对现实充满了愤懑和不平,他在词中以咏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