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中山高巳牌方见日色
上峡扁舟稳,滩平水不波。
山高见日晚,谷远受云多。
乱石争奇怪,幽禽自啸歌。
若无诗写兴,柰此景佳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陡峭的峡谷中,小船稳稳前行,河滩平坦水面平静无波。
山势高耸,太阳西沉的时间提前,山谷深远,云彩聚集得多。
到处都是奇形怪状的岩石,各种罕见的鸟类在那里欢快地歌唱。
如果没有诗歌来表达此刻的心情,怎奈这美景无法用言语描述。
去完善
释义
《峡中山高巳牌方见日色》是一首描绘长江三峡风光的古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上峡:指长江上游的三峡地区,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2. 扁舟:小船。
3. 滩平水不波:意指在平缓的河滩上,水面平静无波。
4. 山高见日晚:因为山高地势阻挡了阳光,所以看到太阳的时间较晚。
5. 谷远受云多:峡谷深远的地方,由于地势低凹,容易聚集云彩。
6. 乱石争奇怪:形容三峡地区的岩石形状奇特,形态各异。
7. 幽禽自啸歌:在寂静的山谷中,鸟儿独自啼鸣歌唱。
8. 若无诗写兴:如果不用诗歌来表达此时的兴致,那么该如何面对这美景呢?
9. 柰此景佳何:“柰”通“奈”,如何面对如此美好的景色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峡谷之中的自然风光和诗人身处其中的感慨。首联描述了在上峡行驶的船只稳定,滩涂平静无波,为下文铺垫了安静的气氛。颔联以山高的视角来观察夕阳,谷深则多接受云朵,揭示了自然景色的深刻变化和地理特性。颈联以乱石和幽禽为主题,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异与生命的活力。尾联点明主题,表达了若无诗歌记录此情此景,如何对得起如此美景的心情。整首诗用词精炼,韵律流畅,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中,感受着诗人的情感波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峡中山高巳牌方见日色》是南宋诗人黄人杰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峡谷中登山望远的情景,通过对山势险峻和日出时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黄人杰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时期。
人生际遇:黄人杰是一位文人雅士,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江南地区度过。他的诗歌作品主要反映了他的个人生活和心境,以及对故乡山水风光的热爱。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途中创作的,表达了他在艰难跋涉中终于见到日出的喜悦。
时代背景:在南宋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南移到杭州一带,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文学、艺术等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常常结伴出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创作了大量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黄人杰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