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老松
合梁清庙栋明堂,弃掷终身古道傍。
大节不容秦点污,孤根能与宋存亡。
山空百丈龙蛇影,泉沁千年琥珀香。
韦偃毕宏今不见,谁将老骨写风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合梁地区有一座清澈的庙宇,在庙宇的大厅里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进来。然而,这个庙宇却并不受人瞩目,孤独地坐落在古道的旁边,被世人遗忘。
这座庙宇具有高尚的品质,它坚韧不屈,坚守自己的信仰,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幻莫测,它都岿然不动,不受外界的干扰。这种品质就如那生长在深山的树木,虽然深处山中,但它的香气却能飘散到远方。
山间的一座寺庙,尽管庙宇破败不堪,但依然能在山间看到巨龙和神蛇的影子。庙前的泉水清澈透明,历经千年却依然散发着琥珀般的光泽与清香。
曾经的韦偃、毕宏这两位画家都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如今已无人能画出如此生动形象的古迹,只有那千年的风霜在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去完善
释义
1. 合梁:即桥粱,本指桥梁,这里代指国家宫殿。
2. 清庙: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
3. 栋明堂:栋梁之材,意指重要的人才。明堂是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
4. 弃掷:丢弃。
5. 大节:大的气节,此指松树的高尚品质。
6. 秦点污:秦代对松树的污辱。
7. 孤根:孤独的根基,此指老松顽强的生命力。
8. 与宋存亡:陪伴着宋朝的存在与灭亡。
9. 山空百丈:形容山高谷深。
10. 龙蛇影:形容松树的形状。
11. 泉沁千年:指泉水滋润着松树。
12. 琥珀香:松树香脂的气味。
13. 韦偃毕宏:唐朝画家韦偃和毕宏,以画松树著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古松的坚韧与不屈。诗人以古松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与担当。首联通过对比古松曾经的辉煌地位(“合梁清庙栋明堂”)和现在的落寞境遇(“弃掷终身古道傍”),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之情。颔联则强调了古松的气节,即使遭遇困境,也不容玷污,彰显了其顽强的生命力。颈联通过描绘古松所处环境的苍凉景象,展现了古松孤独而坚忍的形象。尾联则以古松之骨象征诗人的精神风骨,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担当与操守的坚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充满了对古松精神的赞美和对现实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吊老松》是元代诗人艾性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老松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高洁品质的赞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1260-1294年),这是元朝建立后的初期阶段,社会相对稳定。
在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期间,艾性夫曾任福建宁德县丞,后因战乱辞官回乡。这段时期内,艾性夫亲身经历了元朝初期的社会变革,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流离失所。这使他更加珍视生命的美好和品格的高尚,也激发了他用诗歌来表达对这些观念的思考。
当时,元朝建立后实行民族分等制度,汉族处于较低的地位。这使得一些汉族知识分子对现实产生了不满,纷纷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艾性夫作为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诗人,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种忧虑和感慨,希望通过诗歌唤起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