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陶朱公庙二首 其一
为国谋深身自谋,飘然归泛五湖舟。
虽云文种知几晚,未必忠魂为蠡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为国家着想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幸福,干脆选择退休,回到五湖泛舟的悠然生活。虽然有人说了解时局真相太晚,但并非忠诚之人会为名利而羞愧。
去完善
释义
1. "为国谋深":指为国家百姓谋求福利,贡献心力。
2. "身自谋":意指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
3. "飘然归泛五湖舟":表达陶朱公范蠡功成身退、隐逸江湖的志趣。五湖,泛指湖泊,这里特指太湖。
4. "文种":古代越国的谋臣,与范蠡共事勾践。
5. "知几晚":知道事情的变化较晚。
6. "忠魂":对忠诚者的尊称,这里指范蠡。
7. "蠡羞":蠡为范蠡之姓,这里"羞"意指羞愧或侮辱。整句话意思是即使文种知道事情变化的时机较晚,也不应该让范蠡感到羞愧或侮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赵抃在参观陶朱公庙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陶朱公(范蠡)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智慧的感悟。
诗中首先提到陶朱公为国家利益而考虑周全,自己也能全身而退,通过泛舟五湖实现人生的飘逸和自由。这表明了陶朱公具备高尚的品质和高远的智慧。同时作者提到文种未能识破天机而晚节不保,以此衬托出陶朱公的先见之明。然而,作者认为陶朱公并无羞愧之处,因为他的忠诚之心并未改变。
整首诗通过对陶朱公的评价,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自己对于智慧、忠诚和逍遥的人生态度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公元998年,诗人在杭州任知州期间,游历西湖时拜读了陶朱公庙,感慨万分,遂作此诗。诗人年轻时以科举成名,官至丞相,后因忠诚耿直被贬,他的宦海生涯波澜起伏。这首诗表达了他对陶朱公(范蠡)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思考。
陶朱公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他以卓越的才智和才能辅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却又能激流勇退,隐姓埋名经商致富,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商圣。这种功成身退的精神让诗人深感敬佩。
在北宋时期,由于经济繁荣,商业发展迅速,商人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然而,士大夫阶层仍对商人持有一定的偏见。诗人通过对陶朱公的赞美,表达了对商人阶层的尊重和肯定,体现了他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