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正月七日,武都雪霁立春)
春在前村梅雪里,一夜到千门。玉佩琼琚下冷云。银界见东君。
桃花髻暖双飞燕,金字巧宜春。寂寞溪桥柳弄晴。老也探花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悄然来到前村的梅花和白雪之间,一夜之间洒满千家万户。美玉般的人们穿过寒冷的云雾,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见到了春天的使者。
桃树枝头的花苞温暖而湿润,双双飞翔的燕子在此筑巢;金色的字体巧妙地书写着“春日胜景”。溪桥边的柳树逐渐从寂寞中挣脱出来,逐渐变得充满生机。这个景象让老年人也想一同探寻春天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武陵春(正月七日,武都雪霁立春)》毛滂
注释:
1. 前村:乡村的前部或外部。
2. 梅雪:梅花与雪花。
3. 千门:众多门户,借指众多人家。
4. 玉佩琼琚:玉制的饰物,这里形容雪花像精美的饰品一样美丽。
5. 冷云:寒冷的云层。
6. 银界:形容雪景如同银色的世界。
7. 东君:春天的神,这里指春天。
8. 桃花髻:形容女子头上的桃花形发髻。
9. 金字:用金粉书写的文字,这里形容字体的精美。
10. 巧宜春:巧妙地表现出春天的美好。
11. 溪桥:小溪边的桥梁。
12. 柳弄晴:柳树在晴天摇曳生姿。
13. 探花人:赏花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武陵春》以立春时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首句“春在前村梅雪里,一夜到千门”描述了春天的气息迅速传遍千家万户,仿佛一夜之间整个世界都被春天所占据。接下来的“玉佩琼琚下冷云。银界见东君”则形象地展现了春天里的冰雪渐渐消融,阳光穿透云层洒满大地的画面。
诗的下半部分则以细节描绘春天的美丽。“桃花髻暖双飞燕,金字巧宜春”通过燕子双飞和桃花盛开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出了春天的温暖和活力。而最后的“寂寞溪桥柳弄晴。老也探花人”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者独自在溪桥上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叹时光流逝,但却仍然对春天充满热情与向往。
整首诗词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武陵春·正月七日,武都雪霁立春》是北宋著名词人毛滂所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词作。此词创作于公元1094年,正值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毛滂因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赏识,被任命为杭州通判。然而,他在这期间也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既有得意之时,也有失意之日。
在当时,中国正处于北宋晚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施展才华,或抒发个人情感,或表达社会现实,使词这种文学形式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滂也不例外,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融入词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首《武陵春》正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词中以“武陵”借指美好之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反映出当时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去完善